与刘学录

年来幸得奉仙翁,开口良辰一笑同。
节物催人双鬓水,人生何必慕登瀛。
三方翠巘天同色,四面黄云掌样平。
更著回还如蒂白,殷红时暂惬秋容。

作品评述

《与刘学录》是宋代陈宓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年来幸得奉仙翁,
开口良辰一笑同。
节物催人双鬓水,
人生何必慕登瀛。

这首诗以作者与刘学录相遇为背景,表达了对岁月的感慨和对人生观的思考。

诗意:
这些年来,我有幸遇到了仙翁(指刘学录),每次他开口笑,都是吉祥的良辰。岁月的流逝催促着我的双鬓变白,但我想,人生何必追求登上神仙居住的瀛洲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与刘学录的相遇,表达了对岁月流逝和人生意义的思考。诗中的“奉仙翁”指的是刘学录,他被赋予了仙人的象征意义,象征着超越尘世的智慧和境界。作者认为刘学录的一笑就是吉祥的良辰,显示出他对刘学录的敬佩和钦佩之情。

诗中的“节物催人双鬓水”一句,表达了岁月不饶人的无情,时间的推移使作者的双鬓渐渐变白。这里的“节物”指的是季节的更替,暗示着光阴易逝,人生短暂。

最后两句“人生何必慕登瀛”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思考。瀛洲是神话中的仙岛,象征着超越尘世的理想之地。作者通过质问的口吻,暗示人生追求超凡脱俗的境界并不一定是必要的,人生本身就可以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诗中的色彩对比也增加了意境的丰富,翠巘和黄云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色。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和人生追求的思考,通过与刘学录的对话,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的深思。

作者介绍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荒村雪欲作,耄叟病无聊。树暝乌鸢集,茆深雉兔骄。溪滩观趁渡,岭路数归樵。即死无它憾,终身负圣朝。

独宿空斋夜雨流,对床无味不如休。论文似汝相逢少,又被尘埃铺席囚。

闻说公空阅古堂,于今出守似还乡。营开细柳旌旗动,山假胭脂苜蓿长。北俯貔貅瞻玉节,南楼风月寄胡床。亲朋出祖无惆怅,早晚韩侯对未央。

世有学人无数,愚痴妄意如麻。铅汞错认结为砂。运火欲觅黄芽。千日虎劳心力,人人尽破其家。真铅似火本无瑕。将凤砍比狂鸦。

正尔梅蒸苦翳霾,翛然清庙得心斋。云连魏阙天尤近,村暗吴山雨亦佳。黄道正中垂日月,赤囊犹遽接江淮。思皇列考神灵在,傥许孤臣借玉阶。

渡江莫盛乾淳间,虞范诸贤鬓未斑。功名草草负遗恨,老死不见巩洛山。我近经行名湖路,范家水名王家墓。风流一代竟澌尽,手泽何人为珍谍。直当慷慨论舆亡,奚暇悲歌叹衰暮。

飞鸿渺渺衬蒹葭,蓼岸红饶小穗花。此是秋光最佳处,江湖何处不思家。

陌头游子矜年少,争把夭桃林貌红。老眼看来浑似梦,开时便与落时同。

四月十五结,虚空遭火热。此土与西天,同途不同辙,镇萝葡并州铁。

飞阁接天都,珠宫控太湖。山光围百雉,野色入三吴。木落禽声尽,云崩塔势孤。东南多王气,回首起栖乌。

有一鸟雏,凌寒独宿。若逢云雨,两两相逐。

柳弱留春色,梅寒让雪花。溪明数积石,月过恋平沙。病减还憎药,年侵郤累家。後归栖未定,不但只昏鸦。

灵根不肯混凡柴,天意移将福地来。向日亲逢霹雳手,今朝果作栋樑材。

政事浑如春梦闲,人情嚣薄恶儒冠。四朝遗列承平日,两世观风树大桓。经济安民心不晦,保全传嗣骨无寒。乾元恰似诸公意,符节还同一揆看。

行过庐山不得上,湓江城边一惆怅。羡君山下有夷亭,千岩万壑长相向。山中李生好读书,出山作郡山前居。手开平湖浸山脚,未肯即与庐山疏。道州一去应嫌远,千里思山梦中见。青山长见恐君嫌,要须罢郡归来看。

花开只恐看来迟,及到愁如未看时。家在楚乡身在蜀,一年春色负归期。

濬发长源,奥惟始祖。五运协图,万灵来彷。

南客帝乡归,青袍照绿髭。问知当世事,解诵圣君诗。淮蜀军书急,湘深邸报迟。空传廷试策,韦布说边陲。

匹雏力薄难轩轾,一鹗能高易挽推。屡见衮衣闻吉语,安知夹袋偶遗才。易云极困将亨矣,谚说平分有是哉。若饯古公烦问讯,蚤开翘馆筑金台。

三天门吏葛长庚,体坐蟾蜍赤脚行。游遍九州岛人不识,丹台箓上已标名。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