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亭

仙山佛国本同归,世路玄关两背驰。
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遥知小槛临廛市,定有新松长棘茨。
谁道茅檐劣容膝,海天风雨看纷披。

作品评述

《东亭》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仙山佛国本同归,
世路玄关两背驰。
到处不妨闲卜筑,
流年自可数期颐。
遥知小槛临廛市,
定有新松长棘茨。
谁道茅檐劣容膝,
海天风雨看纷披。

诗意:
这首诗以一种超越尘世的视角,探讨了人生的归宿和命运的无常。诗人认为无论是仙山还是佛国,最终都会回归同一个归宿,即超越世俗的境界。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却在世间的迷途中追逐功名利禄,与超脱尘世的境界背道而驰。诗人提倡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随意建造自己的小居,以便能够自由自在地享受流年,寻找内心的宁静。虽然远离尘嚣,诗人仍然能够感知到市井的喧嚣,相信在那里一定有新生长的松树和高耸的茨植物。诗人反问谁能说茅檐下的贫寒容颜会妨碍人们的修行,海天间的风雨会让人们放弃追求。

赏析:
《东亭》以苏轼独特的意境和哲理思考展示了他对于人生追求的看法。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超越尘世的向往和对功名利禄追逐的反思。他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我实现,而不是追逐虚荣和物质财富。通过对仙山佛国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这种境界可以在任何地方实现,只要我们能够静心思考,追求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诗词中的自然意象和反问形式,增强了诗意的深度和表达的力度。这首诗词通过对人生价值和境界的探讨,呼唤人们追求内心的自由和超脱,表达了苏轼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和追求。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莫瑶自生长,名字无符籍。市易杂鲛人,婚姻通木客。星居占泉眼,火种开山脊。夜渡千仞谿,含沙不能射。

文帝銮舆劳北征,条侯此地整严兵。辕门不峻将军令,今日争知细柳营。

杨广山头草,凭君待价焞。异苗翻茂处,深密固灵根。

德配程休甫,名高鲁季姜。宠荣苍玉珮,宴梦郁金堂。白日期偕老,幽泉忽悼亡。国风犹在咏,江汉近南阳。

吴江应已落丹枫,况说枫桥半夜钟。想见归心成日日,暮云如我忆江东。

众景纷骄蹇,君独著语亲。十诗已椟藏,不与俗子论。

蹀躞骐骝去路宽,西清太冷北门寒。且将东观编摩手,来作南康拊字官。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系马长松下。废鞍高岳头。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去家日已远。安知存与亡。慷慨穷林中。抱膝独摧藏。麋鹿游我前。猿猴

元祐六年九月,与朱逊之会议于颍。或言洛人善接花,岁出新枝,而菊品尤多。逊之曰:“菊当以黄为正,余可鄙也。”昔叔向闻鬷蔑一言,知其为人,予于逊之亦云。黄花候秋节,远自夏小正。坤裳有正色,鞠衣亦令名。一従人伪胜,遂与天力争。易性寓非族,改颜随所令。新奇既易售,

雨声不断垂檐竹。清歌唤起清眠熟。洞户有余花。同倾细细霞。酒行如过雨。雨尽风吹去。吹去复盈杯。一春能几回。

双凫荡漾小池幽,荷叶田田两见秋。却恨主人官满去,荒陂野水狎轻鸥。

衰翁老大脚犹轻,行到净凉亭。近日方忧多雨,连朝且喜长晴。谩寻欢笑,翠涛杯满,金缕歌清。况有兰朋竹友,柳词贺句争鸣。

诗境西南好,秋深昼夜蛩。人家连水影,驿路在山峰。谷静云生石,天寒雪覆松。我为公府系,不得此相从。

岁华来无穷,老眼久已静。春风如系马,未动意先骋。西湖忽破碎,鸟落鱼动镜。萦城理枯渎,放闸起胶艇。愿君营此乐,官事何时竟。(清河西湖三闸,督君成之。)思吴信偶然,出处付前定。飘然不系舟,乘此无尽兴。醉翁行乐处,草木皆可敬。明朝游北渚,急扫黄叶径。白酒真到齐,

晚渡邗沟惜别离,渐看烽火马行迟。千钧何处穿杨叶,二月长安折桂枝。

清霜入短褐,送汝酌深杯。万事不如学,千金难买才。关心门户重,过眼岁时催。莫待收灯后,驱车望早来。

杨氏弟兄俱醉卧,披衣独起下高斋。夜深不语中庭立,月照藤花影上阶。

弱体鸳鸯荐,啼妆翡翠衾。鸦鸣秋殿晓,人静禁门深。每忆椒房宠,那堪永巷阴。日惊罗带缓,非复旧来心。

禅房借枕得重欹,陈迹翛然尚有诗。嗟我与公皆老矣,拂天松柏见栽时。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