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大堤曲

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
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
莲风起,江畔春。
大堤上,留北人。
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
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
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

作品评述

诗词的中文译文:
我家住在横塘,红纱装满了桂花的香气。
青云头上缠绕,明月挂在耳边。
莲花脉搏起伏,江畔依然是春天。
大堤上,北方人停留。
郎吃鲤鱼的尾巴,我吃猩猩的唇。
不要谈论向阳的道路,绿浦回帆越来越少。
今天是菖蒲花开放的日子,明天是枫树变老的时候。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李贺的作品,以形容自然景色和表达感情为主题。通过描绘妾家住在横塘的情景,诗人展示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对偶、对比和象征手法,如红纱与桂花的结合,青云与明月的对应,莲风与江畔春的对比等等。这些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并且突出了主题所要表达的情感。

诗人通过描述妾食猩猩唇和郎食鲤鱼尾巴的情景,暗示了他们的贫困和坚持。而对襄阳道和绿浦归帆的提及,则表达了他们无法离开贫困现状的无奈之情。

最后诗人以菖蒲花开放和枫树老化作结尾,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这种哲理意味与对前面情景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深思和感慨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命运的思考。它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无奈现实的对立,并透露出一种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作者介绍

李贺,字长吉,系出郑王后。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輙就,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及暮归,足成之,率为常。以父名晋肃,不肯举进士。诗尚奇诡,绝去畦径,当时无能效者。乐府数十篇,云韶诸工皆合之弦管,仕为协律郎,卒年二十七。诗四卷,外集一卷,今编诗五卷。

诗词推荐

妙龄通籍金闺里,三媺垂辉分鼎趾。君恩至重论报难,炯炯臣心罄归美。太山深根蟠厚地,嵩华连鳌隆国址。黄河一曲一千里,初自昆仑荐繁祉。龙马负出卜世图,王敷万叶春有余。走问南箕天永久,莫计后天难老寿。中和赓入颂声中,明堂布政知无穷。当时五章寄天保,而今三祝增华封。

海上回槎。认旧时鸥鹭,犹恋蒹葭。影散香消,水流云在,疏树十里寒沙。难问钱塘苏小,都不见、擘竹分茶。更堪嗟。似荻花江上,谁弄琵琶。烟霞。自延晚照,尽换了西林,窈窕纹纱。蝴蝶飞来,不知是梦,犹疑春在邻家。一掬幽怀难写,春何处、春已天涯。减繁华。是山中杜宇,不是

彩仗龙旌拂曙轻,朝朝东阁坐先生。皂囊久积言官奏,分付金珰取次行。

我爱张公子,清言气不低。湖沟随市转,亭树与城齐。杯酒方花下,扁舟又水西。祗愁骑马滑,难惜锦障泥。

来往烟波非定居,生涯蓑褐外无馀。闲垂两鬓任如鹤,只系一竿时得鱼。月浦扣船歌皎洁,雨蓬隈岸卧萧疏。行人误话金张贵,笑指北邙丘与墟。

古徐州形胜,消磨尽、几英雄。想铁甲重瞳,鸟骓汗血,玉帐连空。楚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江东。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荒,画眉人远,燕子楼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駸駸五马江陵去,寂寂双娥汉水头。一曲歌终眉黛歛,十分酒尽泪珠流。阳春郢客传新唱,暮雨高堂梦昔游。琼树无人敢亲近,章台京兆不胜愁。

晴山远树青如荠,野水新秧绿似苔。落日湖光三万顷,尽随飞鸟带将回。

汉滨人物谁耆旧,湖上古松吾老友。入郭人民半是非,升堂丝竹真乌有。烦君楚舞吾楚歌,街头小儿笑阿婆。明年湖水还绿波,携诗来看田田荷。

少日负书笈,老年看战车。此生浑觅句,随处有烹茶。乞吾炊黍米,烦君问蕨芽。斓斑赤铜碗,渠辈久名家。

凤实落嶙峋,蟠根出俗尘。子多将尽夏,花晚不争春。上苑空枝後,荒岩满树新。鸟含红映嘴,猿饱渍流唇。溪寺初供佛,山斋已待宾。升筵参李柰,入市附樵薪。叶衬青舒槲,笼擎绿透筠。泻盘能宛转,就酒益甘辛。致养侔怀橘,投试等献芹。齿酸虽欲罢,喉渴尚宜频。溉水应无主,驱禽

竹舆开两牖,秋色为横分。左送廉纤月,右揖离披云。诗情满行色,何地着世纷。欲语王县令,三叫不能闻。

绕屋扶疏耸翠茎,苔滋粉漾有幽情。丹阳万户春光静,独自君家秋雨声。

人从平江来,却得福州信。寒食拜新年,虚空突出柄。咦,打破虚空笑不休,大家彻底验聱头。

青青草色满江洲,万里伤心水自流。越鸟岂知南国远,江花独向北人愁。生涯已逐沧浪去,冤气初逢涣汗收。何事还邀迁客醉,春风日夜待归舟。

昼锦西归及早秋,十年太学为亲留。读诗俛就当年说,答策甘从下第收。莫嫌簿领妨为学,从此文章始自由。家有吏师遗躅在,当令耆旧识风流。

阴沉天气连翩醉,摘索花枝料峭寒。

花房小如许,铜剪黄金涂。中有万斛香,与君细细输。

风洗游丝花皱影。碧草初齐,舞鹤闲相趁。短梦乍回慵理鬓。惊心忽数清明近。逐伴强除眉上恨。趁蝶西园,不觉鞋儿褪。醉笑眼波横一寸。微微酒色生红晕。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