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岱(四首)

转转官旌度几峰,不知花外有鸣钟。
春空一望青苍里,晓殿齐开紫翠重。
山鸟归时知雨意,崖松到处换云容。
平生奇赏输今日,便欲淋浇浩荡胸。
¤

作品评述

《登岱(四首)》

转转官旌度几峰,
不知花外有鸣钟。
春空一望青苍里,
晓殿齐开紫翠重。

山鸟归时知雨意,
崖松到处换云容。
平生奇赏输今日,
便欲淋浇浩荡胸。

中文译文:
登上岱山(四首)

官旌迅速地测量几座峰,
不知道花外面有钟声鸣响。
春天的天空一望无际,
黎明的宫殿敞开着紫色和翠绿。

山鸟归巢时知道雨意,
崖上的松树到处换着云容。
我平生对奇景的欣赏输给了今天,
因此我渴望将浩荡的胸怀淋漓尽致地表达。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赵鹤的作品,他以描写山水景色而著称。《登岱(四首)》通过描绘登上岱山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山水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登上岱山时,眺望四周,看到了官旌(测量山峰高度的旗帜)在转动,但不知道花外面是否有钟声鸣响。这里既描绘了山势险峻,又暗示了人们对自然的认知有限,有些事物无法完全了解和把握。

接下来的两句写诗人俯瞰春天的岱山,一片青苍的景象尽收眼底,黎明时分的宫殿敞开,展示出紫色和翠绿的美丽。这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壮丽和宏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

接着,诗人写到山鸟归巢时,能够预感到即将下雨。崖上的松树随处换着云的形状。这里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谐变化的觉察和感受。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的觉悟和感慨。诗人认为自己平生所见奇景与当下的景色相比是输的,因此内心涌动起淋漓尽致地表达自己的冲动。这里显示出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热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整首诗以山水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壮丽和变化,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诗人通过自然的描绘,以及对自然与人生的对比,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抱负。

诗词推荐

我有江西役,清江公所乡。放舟频下上,欲见苦参商。扁榜书皆到,流传句必香。何当仍大嚼,鼎味也先尝。

生为帝子贵,本自历数归。历属万亿年,帝五寿无期。今夕果何夕,欲颂皆赘辞。但愿王此心,无忘始生时。

黑帜游魂尚未还,列城处处受风寒。遥知鲁女悲而啸,深愧庞公遗以安。道远家人无恙否,时危身世苟全难。何时火伴并邻里,沽酒刲羊贺木兰。

太湖万穴古山骨,共结峰岚势不孤。苔径三层平木末,河流一道接墙隅。已知谷口多花药,只欠林间落狖鼯。谁侍巾鞋此游乐,里中遗老肯相呼。

往岁曾为西邑吏,惯从骆口到南秦。三时云冷多飞雪,二月山寒少有春。我思旧事犹惆怅,君作初行定苦辛。仍赖愁猿寒不叫,若闻猿叫更愁人。

少而汲汲皇皇,老犹踽踽凉凉。即今归□□□,□□起瞻四方。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怎难明,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晓来百念皆灰烬,倦极身无凭。一勾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城南短李好交游,箕踞狂歌不自由。尊主庇民君有道,乐天知命我无忧。醉呼妙舞留连夜,闲作清诗断送秋。潇洒使君殊不俗,樽前容我揽须不?

碧藓封枝,点寒英、疏疏玉清冰洁。梦忆旧家,春与新恩,曾映寿阳妆额。绿裙青袂南邻伴,应怪我、精神都别。恨衰晚,春风意思,顿成羞怯。犹念横斜性格。恼和靖吟魂,自来清绝。斜傍劲松,偷倚修篁,总是岁寒相识。绿阴结子当时意,到如今、芳心消歇。小桥夜,清愁倦陪澹月。

暗檐行吟梅影瘦,午窗坐睡檀丝长。不作上下四方梦,何妨参受三峰香。

江上霜枫叶叶红,不堪摇落又西风。只愁叠鼓催船去,千里相思月满空。

山寺秋时后,僧家夏满时。清凉多古迹,几处有新诗。

生来洁白本无瑕,翦雪裁冰擅一家。堪叹俗流刚点涴,故将水墨写梅花。

翠华未可议时巡,自古安危击重臣。闻说紫岩亲督战,孰云赤壁后无人。诸公尽作鑽天令,老子重为击壤民。万里阴霾冰霰合,一通露布挽迥春。

万里朝天去。见浔阳江上,风引仙舟淮浦。到得玉阶方寸地,历历苍生辛苦。要尽活、江南一路。昼绣归来沾御渥,听邦人、箫鼓迎初度。龟与鹤,亦掀舞。前身定是磻溪吕。笑当时、八十始卜,非熊非虎。试数行年逢革卦,革命正逢汤武。真千载、风云会遇。拟向庐山招五老,诣道山、同

陌上缤纷枝上稀,多情犹解扑人衣。双成酒道迎王母,十里蒙蒙绛雪飞。

才疏政拙愧能名,黄发犹欣见老成。林壤固知聊自乐,门闾要是已堪旌。持杯潋滟千眉耸,落笔纵横四坐惊。笳鼓过君应一笑,平田两部足蛙声。

风香春暖展归程,全胜游仙入洞情。一路缘溪花覆水,不妨闲看不妨行。

自邻苍头拿短壶,兴成何必剡溪图。有给为者梅兄弟,岂易卑哉竹丈夫。宾从野情纷灿熳,山川云气上虚无。相随石鼎清如水,底用侯家暖玉炉。

柳台临新堰,楼堞相重复。窈窕凤凰姝,倾城复倾国。杏间花照灼,楼上月裴回。带娇移玉柱,含笑捧金杯。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