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五题·江令宅

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作品评述

《金陵五题·江令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南朝词臣北朝客,
归来唯见秦淮碧。
池台竹树三亩馀,
至今人道江家宅。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诗人刘禹锡游历南北两地的经历和他对金陵(现在的南京)的感受。诗人以南朝的词臣和北朝的客人的身份,回到金陵后,只见到了秦淮河水碧绿的景色。在江家宅院中,有一片面积超过三亩的池塘和茂密的竹树。这个宅院至今仍被人们所称道。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景色和宅院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金陵的情感和对家园的思念。诗中的"南朝词臣北朝客"表明了诗人在南北两地游历的身份,他是一个来自北方的客人,在南方体验了南朝的文化和诗词的繁盛,然后回到故乡,对金陵的美景产生了深深的感慨。

诗中的"秦淮碧"描绘了秦淮河清澈见底的绿色,给人以清新宜人的感觉。"池台竹树三亩馀"描绘了江家宅院中的景色,池塘的面积达到了三亩以上,而且宅院周围种满了茂密的竹子,给人以宁静和幽雅的感觉。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金陵的怀念和对家园的向往之情。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宅院的美丽,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过去时光的感慨。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刘禹锡,博通子史百家,精于医,有《传信方》二卷(《宋史·艺文志》六),已佚。事见《过庭录》。

诗词推荐

今夜初生月,客中仍独看。遥怜吾老幼,未解脱饥寒。破壁箪瓢垒,疏梅霜雪团。再思先子训,默默泪阑干。

流水会大壑,层岑出遥林。结茅穷窈窱,细路下嵚崟。风露浩满野,默坐掩孤衾。孤衾无与写,秋色日向深。

十年插柳枝,今与高树齐。垂条绿春风,上有流莺啼。

西真姊妹。只这梅花是。乘醉下瑶池,粉燕支、何曾梳洗。冰姿素艳,无意压群芳,独自笑,有时愁,一点心难寄。雪添蕊佩。霜护盈盈泪。尘世悔重来,梦凄凉,玉楼十二。教些香去,说与惜花人,云黯淡,月朦胧,今夜谁同睡。

云间皓月。光照银淮来万折。海岱楼中。拂袖雄披楚岸风。醉余清夜。羽扇纶巾人入画。江远淮长。举首宗英醒更狂。

懒学冯君,弹铗歌鱼,如今五年。为西湖西子,费人料理,东林东老,特地留连。坐注虫鱼,行吟雌霓,竟负逍遥第一篇。过从少,但赤髭白足,时复谈禅。倚门白水平田。看数点青山无尽天。叹春风心事,已成待兔,夕阳时节,又听啼鹃。如此凄凉,若为排遣,不是诗边即酒边。中宵梦,

河伯矜秋浸,望洋始一叹。是以太史公,身行天下半。可怜据坎者,寸尺尽霄汉。我友故英发,骧首轻皂机。结束万里游,是行吾所赞。荣途听其遇,丈人教不倦。向来开说易,一语无疏传。曰为可用者,此本同世患。停舟佳山水,心目有奇观。更接摇尘谈,中夜光赫焕。我方堕吏罝,沮洳

鲁儒相悟欲成空,学尽文章不见功。官自掖垣飘海上,镇从随岸入山中。尝遭火发瞿云宅,争得天如老氏弓。何意杜陵怀宝客,也随迷路出关东。

风流官职称红莲,花发多同太守筵。绿醑十分倾玉斝,清商一部列金钿。池塘闲咏陪灵运,楼阁时登异仲宣。更想清明倚公暇,栖岩万固到应偏。

山家梅树出疏篱,好客殷勤折一枝。直是老来风味薄,而今相遇可无诗。

梧桐叶落雁初归,迢递无因寄远衣。月照石泉金点冷,凤酣箫管玉声微。佳人刀杵秋风外,荡子从征梦寐希。遥望戍楼天欲晓,满城冬鼓白云飞。

梦寐家园百里间,秋来青蕊想班班。但得诸公为临赏,也如老子对南山。

特进三公下,台臣百揆先。孝图开寝石,祠主卜牲筵。恩级青纶赐,徂装紫橐悬。绸缪金鼎席,宴饯玉潢川。北斗分征路,东山起赠篇。乐池歌绿藻,梁苑藉红荃。骑转商岩日,旌摇关塞烟。庙堂须鲠议,锦节伫来旋。

四时咸一德。五气或同论。犹吹凤凰管。尚对梧桐园。器圜居士厚。位总配神尊。始知今奏乐。还用我云门。

山势迢迢万马奔,就宽平处着只园。门无俗驾真堪隐,院有禅僧便不村。百顷霜黄收{左禾右罢}稏,一泓寒绿养兰荪。我来访道连宵宿,共拨炉灰仔细论。

孝友怀宗族,谦恭接里闾。克家千树橘,教子万签书。酿酒偏延客,能诗亦起予。天胡中不寿,埋玉恨何如。

当道朱门白昼扃,高堂歌吹久无声。古窗积雨昏残画,朽树经阴长寄生。问下老人时洒扫,旧时来客叹平生。艳姬骄马知何处,独有庭花春正荣。

个个诗家各筑坛,一家横割一江山。秪知轻薄唐将晚,更解攀翻晋以还。

凌室启深藏,殊恩赐上方。壶清迷练色,瓯薄耀寒光。当座人俱素,登筵体共凉。莹含银□洁,甘荐蜜脾香。浅碧迎歌扇,微红映舞裳。明愁难作鉴,坚恐易成浆。瑞拟金窗雪,勋高玉井霜。屏惭云母热,帘咤水晶长。醉客狂思踏,词臣渴愿尝。陈王方避暑,突兀殿中央。

墀涂昼对光尧蓂,细札芝泥袭绶馨。三独旧台呼辐宠,十连新府梦刀灵。云梯霁日明钩栈,雨阁苍苔蚀剑铭。只恐廉襦歌未厌,萤煌归应六符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