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太保致仕李公挽辞二首

衣冠元礼旧龙门,旄钺西平奕代勋。
官是唐家贵公子,名高汉室故将军。
四朝人地推时望,千载丘园脱世纷。
国器幡然临挚殒,齎咨遗事谩传闻。

作品评述

《太子太保致仕李公挽辞二首》是苏颂创作的一首诗词,描述了李公辞去太子太保职务的场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衣冠元礼旧龙门,
旄钺西平奕代勋。
官是唐家贵公子,
名高汉室故将军。

中文译文:
华丽的衣冠仪式在龙门举行,
旗帜和军权传承西平的功勋。
作为唐朝尊贵的公子,
声名显赫如汉朝的故将军。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李公在辞去太子太保职务时的盛况。诗人通过描述衣冠华丽的仪式和太子太保的权力象征,将李公的身份地位凸显出来。李公作为唐朝贵族出身,他的名望如同汉朝显赫的将军一样,具有极高的声望。

赏析:
这首诗以华丽的辞官仪式为切入点,通过仪式的场景描写展现了李公的威望和荣耀。衣冠元礼和旄钺的描绘,彰显了李公担任太子太保职务的庄严和威仪。诗中提到李公是唐家的贵公子,这表明他出身于显赫的贵族世家,拥有辉煌的家族背景。将其与汉朝的将军相提并论,进一步突显了他的声名和地位。

第二首:

四朝人地推时望,
千载丘园脱世纷。
国器幡然临挚殒,
齎咨遗事谩传闻。

中文译文:
历经四朝人民的期望和推崇,
千年的丘园摆脱了尘世的纷扰。
国家的重要器物突然陨落,
携带着咨询和遗留的事情,只能虚妄地传闻。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李公辞去太子太保职务后,世人对他的期望和推崇,以及他离开政治舞台后的淡泊和遗憾。诗人通过描绘四朝人民对李公的期望和推崇,突显了他在政治上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丘园的摆脱尘世的描绘,表达了李公离开政治舞台后的淡泊心态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国家重要器物的失去和李公离开后遗留的事务只能成为虚无传闻的遗憾。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李公离开政治舞台后的影响和遗憾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李公的敬佩之情。四朝人地推时望的描绘,展现了李公在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地位和世人对他的期望。丘园脱离世俗的描绘,表达了李公离开后政治权力的超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则通过国家器物的陨落和遗留事务的虚无传闻,表达了对李公辞去职务的遗憾和对他离开政治舞台的思念。

整体而言,这两首诗通过对李公辞去太子太保职务的描写,表达了他在政治舞台上的威望和影响力,以及他离开后世人的期望、遗憾和思念。诗人以华丽的场景和象征意象,突出了李公的身份和地位,同时展现了他超脱尘世的淡泊心态。这些描写让诗词具有了深厚的诗意,同时也让读者对李公的辞官之举产生了思考和共鸣。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诗词推荐

向来携酒共追攀,此日看云独未还。不见山中人半载,依然松下屋三间。峰攒仙境丹霞上,水绕渔矶绿玉湾。却望夏洋怀二妙,满崖霜树晓斑斑。

乡人不识王有道,抔土空传唐校书。闻道遗诗尚多有,典型不似晚唐余。

永日无车马,闲坊有竹邻。雨中乌帽至,门外绿苔新。不杀鸡为具,堪题凤向人。山公识墨在,知我旧来贫。

食贫宁问肉如陵,且喜官曹简事程。千里平淮随地阔,一江远水照水明。几我怀古登临意,时作搔头讽咏声。酬唱敢希朱树秀,粗分菽麦异周兄。

斗米蒸炊入小罂,未应消息到比邻。静思怀璧真成罪,恐是糟床夜滴声。

尔佐宣州郡,守官清且闲。常夸云月好,邀我敬亭山。五落洞庭叶,三江游未还。相思不可见,叹息损朱颜。

鹤驾腾空春复秋,淡烟寒日锁林丘。夕郎自是金门客,莫更临风思远游。

银漏花残,红消烛泪。九重鱼钥欢声沸。奏万乘、祥曦门外。盖圣君、恭谢灵休,谨访景明嘉礼。天意好,祥风瑞月,时正当、小春天气。禁街十里香中,御辇万红影里。千官花底,控绣勒、宝鞭摇曳。看万年,永庆吾皇,拈指又瞻三载。

客子能久惯,将何号有生。墨池能入用,纸被喜无声。新月生缑岭,凄风过渭城。忽如无所叹,却似太忘情。

蚕成桑叶空,门前青勣长。一半织郎衣,一半结鱼网。

吟情自觉都无趣,况复离居感物华。厌读群书寻野径,闲收落叶煮山茶。烧残寒菊花犹在,霜过香橙味转加。因想前期重搔首,不堪秋思极长沙。

一朵黄花,先催报、秋归消息。满芳枝凝露,为谁装饰。便向尊前拚醉倒,古今同是东篱侧。问何须、特地赋归来,抛彭泽。顺首去,年时节。开口笑,真难得。史君今郡更,自成行客。霜鬓不辞重插满,他年此会何人忆。记多情、曾伴小阑干,亲攀摘。

万里一飞篷。吟老丹枫。潮生潮落海门东。三两点鸥沙外月,闲意谁同。一色与天通。绝去尘红。渔歌忽断荻花风。烟水自流心不竞,长笛霜空。

天色未清霁,浮云翳层空。蒙胧玉盘质,仿佛擘絮中。琼宇本莹彻,一发不可容。胡为受掩盖,万象归冥蒙。谁能召风伯,扫氛有余功。中天悬清光,娟娟万里同。

高人主簿固非宜,天马何妨畧受鞿。会有梅花堪寄远,可因莼菜便怀归。相如未免家徒壁,季子行看嫂下机。且复哦诗置此事,江山相助莫相违。

鸿钧广运,嘉节良辰。列辟在位,万国来宾。干旌屡舞,金石咸陈。礼容既备,帝履长春。

节迩天申竞祝尧,官家重叠赐轻绡。自然舜孝移风俗,寓意枭羹鄙汉朝。

舌本澜翻郭璞书,试今措手验何如。星辰聚处收玄武,江汉潮边避尾闾。山水流形开阖后,阴阳受气混沦初。要参融结玄机破,心眼长教等太虚。

门外青流系野船,白杨红槿短篱边。旱蝗千里秋田净,野秫萧萧八月天。

寒潭缩浅濑,空潭多鲌鱼。网登肥且美,糟渍奉庖厨。昔闻渔父贤,尝勉楚人餔。楚人怀沙死,葬腹千岁余。今兹有遗意,敢共杯盘疏。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