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草蔓已多露,松竹总含风。
群山左顾右盼,如虎更如龙。
时见渔灯三两,知在谁家浦溆,星斗烂垂空。
万有付一扫,人世等天宫。
秋萧瑟,林脱叶,水归洪。
江湖飘泊鸿雁,洲渚肯相容。
要使群生安堵,不听三更吠犬,此则是奇功。
一任画麟阁,吾自老墙东。
作品评述
《水调歌头》是一首宋代王质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草蔓已多露,松竹总含风。
群山左顾右盼,如虎更如龙。
时见渔灯三两,知在谁家浦溆,星斗烂垂空。
万有付一扫,人世等天宫。
秋萧瑟,林脱叶,水归洪。
江湖飘泊鸿雁,洲渚肯相容。
要使群生安堵,不听三更吠犬,此则是奇功。
一任画麟阁,吾自老墙东。
译文:
草丛上的露水已经很多,松竹也都吹拂着微风。
群山左右环顾,像虎又像龙。
不时可以看到几盏渔灯,知道它们在哪个家的浦溆,星斗洒落在空中。
万物都交付于一扫之下,人世就如同天宫一般。
秋天的风萧瑟,林中的叶子脱落,水归于洪流。
江湖上飘泊的鸿雁,洲渚之间也会相互容纳。
要使众生安居,不听到半夜的犬吠声,这才是了不起的功绩。
我任凭画麟阁,自己老去在东墙。
诗意和赏析:
《水调歌头》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观的图画,展示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色和万物生灵的和谐共处。诗中通过描写草蔓上的露水、吹拂的松竹、环顾的群山以及星斗洒落的空中,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和恢弘。
诗中也提到了江湖上漂泊的鸿雁以及洲渚之间的相容,表达了对和平共处和社会和谐的向往。作者希望能够实现众生安居和不听到半夜犬吠的宁静,这被认为是一项了不起的功绩。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和态度,他表示自己任凭画麟阁(可能指的是一种虚构的仙境)而自己在墙东自老,表现出一种豁达和宽容的心态。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描绘景色和抒发情感,展示了作者对和谐共处、安居乐业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豁达和宽容的人生态度。
作者介绍
王质的生平
元和六年,登进士甲科。释褐岭南管记,历佐淮蔡、许昌、梓潼、兴元四府,累奏兼监察御史。入朝为殿中,迁侍御史、户部员外郎。为旧府延荐、检校司封郎中,赐金紫,充兴元节度副使。入为户部郎中,迁谏议大夫。
太和中,王守澄构陷宰相宋申锡。文宗怒,欲加极法。质与常侍崔玄亮雨泣切谏,请付外推,申锡方从轻典。质为中人侧目,执政出为虢州刺史。质射策时,深为李吉甫所器;及德裕为相,甚礼之,事必咨决。寻召为给事中、河南尹。八
年,为宣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宣歙团练观察使。在政三年。开成元年十二月,无疾暴卒,时年六十八,赠左散骑常侍,谥曰定。
质清廉方雅,为政有声。虽权臣待之厚,而行己有素,不涉朋比之议。在宣城辟崔珦、刘濩、裴夷直、赵丱为从事,皆一代名流。视其所与,人士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