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四首

竹根殊胜竹皮冠,欲著先须短发乾。
要使山林人共见,不持方帽御风寒。

作品评述

诗词:《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四首》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竹根殊胜竹皮冠,欲著先须短发乾。
要使山林人共见,不持方帽御风寒。

中文译文:
竹根比竹皮冠更为珍贵,想要戴上它首先要将头发剪短晾干。
要让山林中的人都能看见,就不要戴着方帽抵御寒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他的友人耿天骘的赠诗。诗中以竹冠为象征,表达了一种追求真实和自然的情怀。

首先,王安石提到竹根比竹皮冠更为珍贵,这是因为竹冠是用竹根制作而成的,竹根代表着竹子的本质和根基,意味着真实和朴素。与之相对,竹皮冠是用竹皮制作而成的,更多地强调了外表和装饰的功效。通过这样的对比,王安石表达了对真实和本质的追求,暗示人们应该珍视内在的品质而非外在的华丽。

其次,诗中提到要戴上竹冠,首先需要将头发剪短晾干。这里的剪短头发可以理解为剪去过多的繁琐和虚华,以追求简朴和真实的生活态度。晾干头发则表示要将头脑清醒和冷静,不被外在的浮华所迷惑。通过这样的描述,王安石呼吁人们应该保持内心的平和和清明,以真实的姿态去面对世界。

最后,诗中提到要使山林中的人都能看见竹冠,就不要戴着方帽抵御寒风。这里的山林可以理解为自然的环境和自由的状态,而方帽则代表世俗的束缚和规范。王安石以此表达了对自然生活和真实自我的向往,呼吁人们不要因为外界的压力和寒冷而放弃自己的本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竹冠的意象,抒发了王安石对真实、自然和朴素生活的向往。他呼吁人们摒弃虚华和世俗的束缚,保持内心的平和和清明,追求真实的自我。这种思想在王安石的时代被称为"新儒家"思潮的一部分,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独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诗词推荐

刁侯好事闻当年,至今风韵独依然。归来不作留滞叹,能出窈窕夸樽前。前时宾客会清夜,横笛裂玉吹孤园。新声妙逐柔指变,余响欻与高云连。悲风萧瑟四座耸,清笑自足遗拘挛。近闻有疾勿药喜,主人欲饮期数贤。气羸曲节宜少缓,体软舞态当益妍。人生行乐不可后,幸及华月秋娟娟。

杨花如雪菜花黄,路出初郊正日长。喜对新诗醒病眼,会逢膏雨沃骄阳。过僧竹院茶争美,酌客山堂酒倍香。常恨抗尘仍走俗,不知身在水云乡。

了知名节重于山,谁信今人古谊存。百草前头梅萼秀,群飞之内凤凰尊。有身合下阳城拜,无些能招宋玉魂。公道世间犹我辈,未妨归卧掩柴门。

都道人生七十稀,老逢初度叹衰迟。飞觞醉月贫无酒,走笔迎春富有诗。憔悴自邻蒲柳质,劬劳空起蓼莪思。门无贺客清如水,独对兰花诵楚辞。

谁将讼风伯,谓天懲雨师。天阍几万里,聩聩安得知。

今难复用古{左木右曾}巢,头上应须盖把茅。金屋少为书所给,数椽新拟卜西郊。

放浪形骸外,憔悴山泽癯。倒冠落佩,此心不待白髭须。聊复脱身鹓鹭,未暇先寻水竹,矫首汉庭疏。长夏啖丹荔,两纪傲闲居。忽风飘,连雨打,向西湖。藕花深处,尚能同载麹生无。听子谈天舌本,浇我书空胸次,醉卧踏冰壶。毕竟凌烟像,何似辋川图。

误把维摩作病看,不知自欠起羸丸。殷勤浪说安心法,将取心来与汝安。

人皆竞赏中秋,惟有山僧不管。大都天下月圆,只是寻常月半。

桥低红板,正秦淮水长,绿杨飘撇。管领春风陪舞燕,带露含凄惜别。烟软梨花,雨娇寒食,芳草催时节。画船箫鼓,歌声缭绕空阔。究竟桃叶桃根,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一缕红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没。假使夷光,苎萝终老,谁道倾城哲?王郎一曲,千秋艳说江楫。

峭直汉大夫,伊余忝末胄。出不还良媒,生本值恶宿。高曾耀图牒,罪戾辱堂构。十饥付群儿,万恨阁孤咮。耻争市井日,雅愿农田寿。感概触目新,忠愤平生旧。欲论国中枢,谁识不下辏。偶为江湖游,喜见园林茂。但恨老子迂,难复处士秀。怀我故时人,识彼往岁绶。故人多零落,高义

银潢滚滚碧流长,洗出清秋百种芳。著蕊半殷生桂子,离群独立有天香。仙人肃啄遥相过,野老婆娑日在傍。正喜奇姿媚霜露,不随时世学新妆。

北行近千里,迷复忘西东。行行至南华,忽忽如梦中。佛化知几尘,患乃与我同。有形终归灭,不灭惟真空。笑看曹溪水,门前坐松风。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穷阴苍苍雪雰雰,雪深没胫泥埋轮。东家典钱归碍夜,南家贳米出凌晨。我独何者无此弊,复帐重衾暖若春。怕寒放懒不肯动,日高眠足方频伸。瓶中有酒炉有炭,瓮中有饭庖有薪。奴温婢饱身晏起,致兹快活良有因。上无皋陶伯益廊庙材,的不能匡君辅国活生民。下无巢父许由箕颍操,又

少壮节先著,年侵气不衰。忠虽由父教,清亦畏人知。处世无求合,安时竟数奇。甘泉人物会,一老汉空遗。

分源豕韦派,别浦雁宾秋。年事推兄忝,人才觉弟优。经过辨丰剑,意气逐吴钩。垂翅徒衰老,先鞭不滞留。本枝凌岁晚,高义豁穷愁。他日临江待,长沙旧驿楼。

白云覆青山,青山顶不露。

幄密花深留暖径,日融天醉泛晴芳。何人收向黄金榼,犹得氛氲助玉香。

燕子芹干,龙孙箨老,绿阴深锁林塘。午风庭院,人试薄罗裳。数尽落红飞絮,摘青梅、煮酒初尝。重门静,一帘疏雨,消尽水沈香。把当年团扇,恩情犹在,未是相忘。笑衰公鬓发,早已苍苍。说与乘鸾彩女,看世间、多少炎凉。都休怨,百年一梦,且共醉霞觞。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