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向巨源冷语

长空一夜飞瑞叶,正是人间苦寒月。
静坐遥闻修竹折,天惨云愁风更冽。
喜君试水烹春雪,却笑酒酣长耳热。

作品评述

《和向巨源冷语》是宋代文人吴芾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冷寂的夜晚为背景,描绘了寒冷的冬天和寂静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孤寂和愁苦的感受。

诗词通过描述长空中瑞雪纷飞的景象,表达了冬天的寒冷和孤寂。作者以"长空一夜飞瑞叶"的形象描绘了瑞雪飘落的场景,瑞雪如落叶一般,在广阔的夜空中飞舞。"正是人间苦寒月"则表达了冬天的严寒和人们在苦寒中的生活。

接下来的几句诗词中,作者静坐寒夜之中,远离喧嚣,聆听到了修竹的声音。"静坐遥闻修竹折"描绘了一种宁静的氛围,修竹的声音似乎在夜晚中传递着一种寂静和孤独感。"天惨云愁风更冽"这句表达了天空的阴沉和云的愁苦,风更加刺骨寒冷。

最后两句诗词,作者喜欢上了温泉中煮雪,而且还嘲笑自己酒意醉人,耳朵发热。"喜君试水烹春雪"描绘了作者在温泉中煮雪的场景,暗示了作者对冷的追求和享受。"却笑酒酣长耳热"则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和畅快,酒后的愉悦使他的耳朵发热。

整首诗词通过对冬天寒冷、孤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孤独和苦难的感受,同时也通过对温泉煮雪和酒后的愉悦描写,体现了作者对于享受和豪情的追求。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凝练的形象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冬天的独特感悟,同时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递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思考。

作者介绍

吴芾(一一○四~一一八三)(生年据集中诗我生甲申岁),字明可,号湖山居士,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年(一一一三)进士,歷删定官,秘书正字。以不附秦桧,罢。后通判处、婺、越三州,知处州。三十一年,召爲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户部侍郎,出知婺州。孝宗即位,知绍兴府,未几,召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以事提举太平兴国宫。干道三年(一一六七)起知太平州。五年,改知隆兴府。六年,以年老奉祠。淳熙元年(一一七四),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十年卒,年八十。有《湖山集》二十五卷,长短句三卷,别集一卷,奏议八卷(本集附宋周必大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湖山集》十卷。《嘉定赤城志》卷三三、《宋史》卷三八七有传。 吴芾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湖山集》爲底本。参校民国李之鼎宜秋馆刊本(简称宜秋本)、《仙居丛书》排印本(简称仙居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吏道贵更事,君行非为贫。勾稽戾初意,疾痛击斯民。一日居须葺,他年政若神。放船秋水阔,着眼看修鳞。

嗟尔一拳质,块生天地中。柱云蒸作润,山溜滴成空。松盖何年化,星槎此路穷。无邀什袭裹,近出宋台东。

当道纷豺虎,逢人说象龙。一时馀砥柱。何处见霜钟。诸子方嗤点,吾行未缺供。大方同一笑,鹏鷃}各舂容。

早从偏门入,暮从南堰归。鲍郎山前路,空翠浮烟霏。秋令忽已深,病骨频添衣。向来慕功名,常恐斯心违。乃今知其难,崦嵫迫残晖。伯鸾与幼安,尚友或庶几。到家亦既夕,青灯耿窗扉,且复取书读,父子穷相依。

于君外物一毫轻,七聚争看锦昼行。昔苦缿筩无路达,今欣蜡烛照天明。潢池赤子思重活,青社饥民待再生。前哲贵分人以德,独清不若众皆清。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小筑才成赐也墙,传家那是钓徒张。非求世上人看好,但要閒中句律昌。成阵游鯈波上暖,打团飞蝶菊初荒。隣翁莫厌频相遇,会见横翔入未央。

予生背时性孤僻,自信已道轻浮名。中途失计被簪绂,目睹荣辱心潜惊。虽从鵷鸾共班序,常恐青蝇微有声。清风满壑石田在,终谢吾君甘退耕。

西风学得不风流,每怪衰逢末伏秋。一陈清风吹醉帽,故教人见老人头。

天接苍苍渚,江涵袅袅花。秋声风似雨,夜色月如沙。泽国几千里,渔村三两家。翻思杏园路,鞭袅帽檐斜。

世事浇浮后,艰难向此生。人心不自足,公道为谁平。德丧淳风尽,年荒蔓草盈。堪悲山下路,非只客中行。

南飞鹧鸪北飞鹄,黄昏鸣鸡白日烛。珊瑚石上栽兔丝,鸳鸯独宿枯桑枝。永夜凉蟾入罗幕,蝉翼不如秋鬓薄。寒塘露莲千叶红,可怜零露空随风。

岸旁燎火莫阑残,须念儿郎手脚寒。更把绿荷包热饭,前头不怕上高滩。

不将行李试间关,谁信江湖道路难。肠断秦淮三百曲,船头终日见方山。

俊逸鲍参军,优游谢康乐。豺虎正纵横,南行道弥恶。

再赴天官调,仍还多士乡。华阴馀雾散,光禄故垣长。春柳侵湖绿,秋云际幕黄。片言民讼息,编美冠州堂。

县如残寺裹荒城,僧干穷缘耐苦声。虽把慈悲供日用,可能方便徇人情。四明山背看云近,九里湾头呷水清。支遁后身偏念我,惠来诗好愧兼荣。

何年去此地,南浦满凫雏。云汉知心远,林塘觉思孤。低飞下晚树,独睡映新蒲。为尔多归兴,前年在五湖。

小小银筝压坐偏,曾将古调寄新弦。芙蓉绿水秋将老,鹦鹉金笼语可怜。两鬓秋霜明镜里,十年春梦夜灯前。湖山隐约人如画,空负当年罨画船。

淡虀淘大麦,甘酪荐含桃。风调谁优劣,田家似颇高。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