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吴潜的《朝谒归省文书》
拼音和注音
miàn yōng jīng qí gǔ yuè suí , shéi zhī jǐn bèi guǒ chuāng yí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旌旗:(名)泛指各种旗帜:~飘扬。
谁知:岂料;哪料。
鼓乐:鼓乐,汉语词语,读音为gǔ yuè,本指弹奏乐器,亦指敲鼓声和奏乐声,泛指我国民族音乐 。
旗鼓:旗和鼓。古时军中用以发号施令故国之旗鼓。
疮痍:(书)(名)创伤,比喻遭受战争灾害破坏后民生凋敝的景象:满目~。
锦被:以锦缎为面子的被子。
吴潜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原诗
面拥旌旗鼓乐随,谁知锦被裹疮痍。
吏那秋敛充春赋,兵待朝输作暮炊。
缩手判支穷措大,攒眉书准老沙弥。
此是履翁新活计,雁书多报故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