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港风涛二首

{上竹下弥}百丈几牵掣断,铁三脚已撼摇浮。
阳侯戏剧何须尔,身世从来等一沤。

作品评述

《包港风涛二首》是宋代洪咨夔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包港风涛二首》

上竹下弥,百丈几牵掣断,
铁三脚已撼摇浮。
阳侯戏剧何须尔,
身世从来等一沤。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包港的风涛景象,包港是指位于今天的江苏省南通市的包港镇。诗中通过描绘包港的景象和描述人物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词以包港的风涛为背景,通过景物描写和对人物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人生的独特见解。

首句"上竹下弥,百丈几牵掣断"描绘了风涛的猛烈冲击,百丈高的浪花几乎将人牵扯断裂。这种形象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风浪的磅礴和威力。

接着,"铁三脚已撼摇浮"表达了铁质的船脚也在风浪中摇摇欲坠,显示了海上风浪的凶险和不可预测性。这种表现手法增强了诗词的戏剧性和紧张感。

诗中提到的"阳侯"是指阳侯王维,他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阳侯戏剧何须尔"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文人在风涛中的表演和戏剧性的讽刺。作者认为,面对风浪的巨大力量,人的表演显得微不足道。

最后一句"身世从来等一沤"意味着人的命运往往是不可预测和不可控制的。"沤"在这里指的是煮沸,暗示着人生的波折和坎坷。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认为命运的起伏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对人物命运的思考,传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人生的深刻观察和思考。它展示了风涛的磅礴和人生的无常,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作者介绍

洪咨夔(一一七六~一二三六),字舜俞,号平斋,于潜(今属浙江)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授如皋簿。继中教官,调饶州教授。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后随崔至蜀,歷通判成都府,知龙州。理宗朝,召爲秘书郎,以言事忤史弥远,罢。弥远死,以礼部员外郎召,迁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给事中。官至刑部尚书,翰林学士、知制诰。端平三年卒,年六十一,謚文忠。有《平斋文集》三十二卷。《咸淳临安志》卷六七、《宋史》卷四○六有传。 洪咨夔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刻《平斋文集》爲底本。原集卷一六所收致语口号、帖子词等及从《诗渊》等书辑得集外诗,另编一卷。

诗词推荐

芙蓉香冷箫声杳,月淡烟青楚宫晓。仙禽不语雪衣轻,相逢却恨秋风早。土花翠浅霜露濛,山梨小结丹砂红。主人醉倒不知春,梦回故苑寒云浓。

扬旌北向顾南州,牧马东行向北愁。乱世奸雄还自叹,景升直与本初谋。

晡後气殊浊,黄昏月尚明。忽吹微雨过,便觉小寒生。树杪雀初定,草根虫已鸣。呼童取半臂,吾欲傍阶行。

长江欲尽阔无边,金山当中唯一石。潮平风静日浮海,缥缈楼台转金碧。瓜洲初见石头城,城下波涛与海平。中流转柂疑无岸,泊舟未定僧先迎。山中岑寂恐未足,复将江水绕山麓。四无邻家群动息,钟声铿锽答山谷。乌鸢力薄堕中路,惟有胡鹰石上宿。谁知江海多行舟,游人上下夺岩幽。

行人见雪愁,初作帝乡游。旅店开偏早,乡帆去未收。灯残催卷席,手冷怕梳头。是物寒无色,汤泉正自流。

灵隐虽则无能,要与花蕊相见。十七十八,证龟成鳖。十九二十,半夜泼墨。直须枯木生花,胡饼出汁。

得体纥那也,纥囊得体那。潭里船车闹,扬州铜器多。三郎当殿坐,听唱得体歌。

孔曾有道官天下,韩柳无文世子孙。

当门一脉透长安,游子空嗟行路难。不是人前夸俏措,金锤击碎万重关。

东窗终日静愔愔,消尽平生幻妄心。秋气未催群木脱,老怀先感百虫吟。屏风叠邃思庐阜,冠子峰高忆少林。安得吾身且强健,一藤随处更幽寻。

忽忽动中私,人间何所之。老过离乱世,生在太平时。桃李春无主,杉松寺有期。曾吟子山赋,何啻旧凌迟。

尽道渔村陋,秋来物色奇。寒生沽酒兴,雨及种花时。狂舞欲谁属?清吟空自知。茫茫宇宙内,吾道竟何之!

高亭暮色中,往事更谁同。水谩矜天阔,山应到此穷。病怜京口酒,老怯海门风。唯有言堪解,何由见远公。

西京五亩园,花木秀而野。坡仙作此诗,感事记司马。深夜独乐堂,气象极闲雅。晚芳相元佑,勋名动夷夏。

今岁霜迟殊未寒,篱东乌桕叶才丹。病轻渐喜免求药,老甚难夸能据鞍。邻舍僧贫分米少,酒坊人熟督钱宽。晚来笑向儿孙说,且得无生一话团。

流年又见风沙送。钧天回首清都梦。塞雁几时归。镜中双鬓非。绿袍同冷暖。谁道交情短。愁斛若为量。还随一线长。

海内文章非画师,能回笔力作枯枝。豫章从小有梁栋,也似郑公双鬓丝。

虑少梦自少,言稀过亦稀。帘垂知日永,柳静觉风微。但见花开谢,不闻人是非。何须寻洞府,度岁也应迟。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

南望朱雀门,北望宣德楼,皆旧御路也。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