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曲歌辞·履霜操

父兮儿寒,母兮儿饥。
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儿在中野,以宿以处。
四无人声,谁与儿语。
儿寒何衣,儿饥何食。
儿行于野,履霜以足。
母生众儿,有母怜之。
独无母怜,儿宁不悲。

作品评述

琴曲歌辞·履霜操(Treading on Frost)

父兮儿寒,母兮儿饥。
儿罪当笞,逐儿何为。
儿在中野,以宿以处。
四无人声,谁与儿语。
儿寒何衣,儿饥何食。
儿行于野,履霜以足。
母生众儿,有母怜之。
独无母怜,儿宁不悲。

中文译文:
父亲哟,孩儿被寒冷所折磨,母亲哟,孩儿被饥饿所折磨。
孩儿有罪当受笞打,被驱逐的孩儿有何过错?
孩儿在中野,以此为住宿。
四周寂静无人声,谁来与孩儿交谈?
孩儿衣衫何处寻,孩儿饥饿如何解?
孩儿在野外行走,脚下踩着霜冻。
母亲生下了众多子女,有母亲的关爱疼惜。
唯独孩儿无人怜爱,孩儿何不悲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写的是一个被寒冷和饥饿折磨的孩子的悲苦遭遇。诗人表达了对这个孩子所受的苦难的同情和愤慨,同时也暗示了对社会对待弱势群体的不公和冷漠的批判。

诗中的父母呼喊着孩子的苦难,表达了对孩子遭受折磨的痛心。孩子被罪责难当,被驱逐无处可去,四周荒凉寂静,无人与其交流。孩子身上缺少衣物和食物,却被迫履霜行走。最后,诗人提到母亲对其他子女的呵护,但这个孩子却没有人关爱,孩子的悲伤由此显露。

通过这首诗,诗人韩愈表达了对弱势群体(尤其是无财富无地位的普通人)所受苦难的同情和关切,批评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忽视和冷漠。这首诗以简练而有力的语言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家庭的冷落,充满了对人道主义和公正的呼唤。

诗词推荐

常於静处著閒身,别是清虚冷淡人。禅里断除千种法,吟中消受一生贫。声名岂必存编简,林壑从来有隐沦。云月溪山无限景,对余一一意皆真。

女子

孀妇将归长安,路出于蒲,亦止兹寺。崔氏妇郑女也。张出于郑,绪其亲,乃异派之从母。是岁,丁文雅不善于军,军人因丧而扰,大掠蒲人。崔氏之家,财产甚厚,多奴仆。旅寓惶骇,不知所措。先是张与蒲将之党有善,请吏护之,遂不及于难。郑厚张之德甚,因饰馔以命张,中堂宴之。

女子

汉公尝说惠泉师,解讲楞严解赋诗。今日我来师已支,草堂风雨立多时。

女子

一重一崦一岧峣,隐秀寒光次第高。借得笋舆如小艇,晚风千里泛清涛。

女子

妾在钱塘小江曲,门前岁岁春波绿。绿波涵影晓汪汪,素练平铺光一幅。垂杨十里锁轻阴,芙蓉半渚瀁清馥。翠云贴水风飕飕,白蘋红蓼催早秋。大姑小姑惜芳游,朝朝拟棹江中流。荷盖斜张低覆舟,见花颦眉愁复愁。移舟西来泊花底,藕花染红蘋叶紫。拾蘋犹恨蘋无根,采莲却喜莲多子。

女子

滩声吹浪城边壮,寒漏锵金枕畔摇。庭树不随群木落,霜风著叶夜萧萧。

女子

卓尔金闺彦,颀然玉昏班。周旋三友益,零落十年间。轣辘灵輀动,悠扬素旐还。暮年还抱爱,应复辨追攀。

女子

尺五城南未足高,只今小杜更飘飖。暮烟疏雨从君胜,玉子文楸听我饶。

女子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後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女子

欲唱玄云曲,知音复谁是。采掇情未来,临池画春水。

女子

一把算未能下,万户棋苦不高。老子腹中无物,渠侬笑里有刀。

女子

栈道迴忠驭,牢盆幹计赀。文书三署草,兄弟五常眉。遽尔分符竹,欣然捧诏芝。疾驱关外传,奉引汉东旗。夕月同离恨,春膏遍我私。他年五君咏,应记阮咸麾。

女子

阆苑花神妒艳,晏家园吏偷春。当时传一二本,今日化千亿身。

女子

江上送归船。风雨排空浪拍天。赖有清尊浇别恨,凄然。宝蜡烧花看吸川。楚舞对湘弦。暖响围春锦帐毡。坐上定知无俗客,俱贤。便是朱张与少连。

女子

鹤驭凌云入紫微,水盘山绕五云飞。松杉老尽无消息,犹得千年一度归。

女子

春树江东。吟正远、清气竟入崆峒。问余栖处,只在缥缈山中。此去山中何所有,芰荷制了集芙蓉。且扶筇。倦游万里,独对青松。行藏也须在我,笑晋人为菊,出岫方浓。淡然无心,古意且许谁同。飞符夜深润物,自呼起苍龙雨太空。舒还卷,看满楼依旧,霁日光风。

女子

自从瞥见如花面,晓夜相思肠欲断。分明咫尺远如天,何似同心作方便。

女子

街头女儿双髻鸦,随蜂趁蝶学夭邪。东风也作清明节,开遍来禽一树花。

女子

造门剥啄笑谈余,过我频迂长者车。八咏继吴推翰长,一封谕蜀属相如。岷峨诗富追风雅,韶濩声谐复古初。仰止骚坛方北面,不堪官事蠹书鱼。

女子

欲与东风说,休吹随絮飞。吾行正无定,魂梦岂忘归。花暖能醺眼,山浓欲染衣。只嫌春巳老,此景也应稀。

女子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