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

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
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符老风情奈老何,朱颜减尽鬓丝多,投梭每困东邻女,换扇惟逢春梦婆。
?是日复见符林秀才,言换扇之事。
?

作品评述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是苏轼的一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醉酒的状态下独自行走,寻找黎族人的住所,并描述了黎族人的生活情景。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半醒半醉问诸黎,
竹刺藤梢步步迷。
但寻牛矢觅归路,
家在牛栏西复西。
总角黎家三小童,
口吹葱叶送迎翁。
莫作天涯万里意,
溪边自有舞雩风。
符老风情奈老何,
朱颜减尽鬓丝多,
投梭每困东邻女,
换扇惟逢春梦婆。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作者在半醒半醉的状态下追寻黎族人的住所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黎族人的好奇和对异域风情的向往之情。

诗的开头,作者表明自己在半清醒半迷糊的状态下询问黎族人的住所,但他在茂密的竹林中迷失了方向。他不断寻找着牛的蹄迹,试图找到回家的路。黎族人的住所在牛栏的西边,甚至更西一些。

诗中提到了黎族人家中的三个小童,他们吹着葱叶做的口哨迎接作者。这些场景描绘了黎族人朴实而生活的情景,给人以温馨和自然的感觉。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旅途的思考。他告诫人们不要抱有天涯海角的遥远心思,因为在溪边,有自然的舞雩风,暗示着在那些远离尘嚣的地方,也有自己的美好和快乐。

在诗的最后两句,作者提到了符老和换扇之事,这是与符林秀才的对话。符老是指符林秀才的父亲,换扇是指作者以一把扇子交换符老的诗稿。诗中提及符林秀才的容颜衰老,鬓发减少,暗示着岁月的流转和时光的无情。作者还提到自己常常陷入对东邻女子的思念之中,而只有在梦中才能与她相见。

这首诗以苏轼独特的笔触描绘了作者醉酒时的迷糊状态和对黎族人生活的好奇,展示了黎族人家庭的朴实和自然之美。通过对符老和东邻女子的提及,诗中也融入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心境。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朴实自然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异域风情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一月如三岁,怀君未足侔。情亲频入梦,句好欲生秋。真有山阴兴,聊寻河表游。翻愁江上别,心事不堪忧。

山郭通衢隘,瑶坛紫府深。灯花助春意,舞绶织欢心。闲似淮阳卧,恭闻乐职吟。唯将圣明化,聊以达飞沉。

四十余年学养生,谁知所得亦平平。体孱不犯寒时出,路湿常寻乾处行。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洛令从告还,故人东门饯。惠爱三年积,轩车一夜远。晓月离馆空,秋风故山晚。荣君有嘉荐,顾我阻游衍。宿昔峰顶心,依依不可卷。

翠云低护玉楼台,露洗香苞逐渐开。昨夜赏花人酒醉,月中错认水晶杯。

萧骚拂树过中庭,何处人间有此声?涨水雨余晨放闸,骑兵战罢夜还营。闲凭曲几听虽久,强抚哀弦写不成。暑退凉生君勿喜,一年光景又峥嵘。

老子垂垂秋露下,九月空山天气寒。黄花剩开且勿剪,留得一秋烟雨看。

中和节後社前时,春到园林最晚枝。弄水不冰携扇手,登台犹粟向风肌。鸟乌声里山光湿,花柳阴中日脚迟。北望翟园春正闹,海棠锦绕雪荼蘼。

皓皓一何洁,更暴以秋阳。秋毫尘滓,如何浣得这肝肠。况对金风初度,酌彼银河静浴,六月凛冰霜。精白生来别,日月许争光。清明朝,清要路,遍流芳。澄清闽峤,姑命申伯式南邦。洗得甲兵静了,去作读书元帅,却入相吾皇。清问同天老,俾尔寿而昌。

汉殿东头玉琯回,吴城西上锦帆开。一天紫雾风吹散,千丈红光日射来。翼轸衡卢生喜气,江湖淮海绝纎埃。凄凉只有山前客,何日归津理去栀。

山侗入道,远离巢窝。专心一志如何。决要烟消火灭,保养冲和。谁知因而借宿,稍相违、便起风波。伤功行,起无明怪劣,诗曲嘲他。蓦想从前自咒,将身比驴牛,象马驼骡。追悔无由,不免放效廉颇。专专负荆谢罪,望吾师、痛挞则个。琢磨过,免教真性,再见阎罗。

西江万里向东流,今夜江边驻客舟。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豪杰多自悟,不待文王兴。四方有余师,十厔岂无朋。我老不知时,早岁谁误称。归来理茅屋,对客食藜蒸。遇渴即饮水,何尝问淄渑。冠裳强包裹,毁誉如飞蝇。植根久已尔,苕颖日自升。忘我亦忘法,无水知消冰。

可叹芳菲日,分为万里情。阊门折垂柳,御苑听残莺。海戍通闽邑,江航过楚城。客心君莫问,春草是王程。

迟日下金殿,香云蔼玉炉。苑花迷晚蝶,宫树集寒鸟。

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五马旧曾谙小径,几回书札待潜夫。处处青江带白蘋,故园犹得见残春。雪山斥候无兵马,锦里逢迎有主人。休怪儿童延俗客,不教鹅鸭恼比邻。习池未觉风流尽,况复荆州赏更新。

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歇日,会交山海一时平。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愁见滩头夜泊处,风翻暗浪打船声。借问江湖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此生真欲老墙阴,却扫都忘岁月深。拔薤已观贤守政,折蔬聊慰故人心。风流贺监常吴语,憔悴钟仪独楚音。治状两邦俱第一,颖川归去肯重临。

东京望重两儒先,经术传农败百看。派别九仙绵庆胄,运逢千载毓真贤。鼎槐未孥登三事,社桃何知托十天。寿考祝公如卫武,愿赓淇澳入诗篇。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