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甬东

战垒村村见,愁云日日浓。
乱骸争白草,旧鬼失青松。
不断三江鼓,难消八月烽。
山居何处好,比屋有新春。

作品评述

《哀甬东》是清代李邺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战垒村村见,
愁云日日浓。
乱骸争白草,
旧鬼失青松。
不断三江鼓,
难消八月烽。
山居何处好,
比屋有新春。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战乱的哀悼和对宁静山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战乱后的景象,以及作者对这种景象的感受。作者感叹战争给乡村带来的破坏和悲伤,愁云密布,痛心于乱葬的尸骸争夺着稀疏的白草,古老的墓地中的青松也逐渐凋零。诗中提到了三江鼓声不断,八月的战火烽烟难以平息,彰显了战乱的持续和猛烈。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山居生活的向往,认为相比之下,山居生活更加美好,仿佛住在山中就能拥有新的春天。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战乱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战争的痛心和对和平的向往。诗中的愁云、乱骸、失青松等形象化的描写,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忧愁和悲痛。同时,诗中的三江鼓声和八月烽火的描绘,营造出紧张和苦难的氛围,展示了战乱的残酷和持久。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山居被描绘为一个安宁、宜人的地方,与战乱的现实形成对比,彰显了作者对宁静和幸福的追求。

整首诗词通过短小精悍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战争的悲悯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意象细腻而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引发读者对战争与和平的深思。同时,山居的描绘也给人以希望和寄托,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期许。这首诗词在情感表达和意境构建上都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作品。

诗词推荐

霜崖雪壁花千树,玉骨冰魂月一痕。芳洁不为尘土涴,琼英跕跕堕云根。

九九乾坤已定,清明节后开花。米田天下乱如麻。直待龙蛇继马。依旧中华福地,古月一阵还家。当初指望瓮生涯。死在西江月下。记之如此,未如孰是。

高台芜没曲池平,十万人家古县城。烟水云山屏画里,阖闾墳域旧都名。

名利了无时,何人暂访师。道情闲外见,心地语来知。竹落穿窗叶,松寒荫井枝。匡山许同社,愿卜挂帆期。

幽花耿耿意羞春,纫佩何人香满身。一寸芳心须自保,长松百尺有为薪。

四十明朝是,瞻天只乞閒。自惭身计拙,早觉鬓毛斑。守岁从儿喜,搀春借酒颜。盍簪喧马意,清梦五云间。

大君有命,财典感条。帝歆明祀,佑圣千秋。

晓参垂户宿酲醒。坐南亭。对疏星。点点萤光,偏向竹梢明。望断长空何处是,云叶乱,彩霞横。西楼依旧抱重城。小银屏。此时情。鸦阵翻丛,枯柳两三声。欹枕欲寻初夜梦,鸡唱远,晓蟾倾。

四百余峰海上排,根连蓬岛荫天台。百灵若为移中土,蒿华都为一小堆。

义分元无守,跳粱遂不臣。美新应有赋,思汉定何人。晚景嗟逢此,孤忠尚欲伸。君王在灵武,日伫靖风尘。

珠唾银钩赠一通,炯如密雪随寒空。飞来数片不沾袖,剪出六花全是风。骨冷魂冷残醉里,日光玉洁晚晴中。先生秀句今无敌,谁诵相如奏舜瞳。

岁暮纷多思,天涯渺未归。老添新甲子,病减旧容辉。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明朝四十九,应转悟前非。

眼前轩冕是鸿毛,天上人间漫自劳。脱却朝衣独归去,青云不及白云高。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

旧历关中忆废兴,僭奢须戒俭须凭。火光只是烧秦冢,贼眼何曾视灞陵。钟鼓煎催人自急,侯王更换恨难胜。不如坐钓清溪月,心共寒潭一片澄。

疏篱横出,绿枝斜露,笑盈盈地。悄一似、初睹东邻女,有无限、风流意。半开折得琼瑰蕊。惹新香沾袂。放曲屏珠幌。胆瓶儿里,伴我醺醺睡。

忽闻扣户醉吟声,不觉停杯倒屣迎。共放诗狂同酒癖,与君别是一亲情。

衮衮日不暇,看看岁又徂。一生赋茅屋,几度换桃符。天肯容吾老,人皆笑我迂。玉溪何所见,时复问诗癯。

幻生还幻灭,大幻莫过身。安心自有处,求人无有人。

皇心寅畏格皇天,旱岁俄书大有年。报本愈严阳馆祀,庆成复第从臣篇。祠官瑞纪灵光烛,太史星占贯索捐。黼座正中图贡上,万方归德更乾乾。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