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桃源尉赵谦之

桃源洞口送春归,欲换渔蓑傍钓矶。
火着高林鸦又散,弦鸣中泽雁还飞。
萧萧空雨晨光润,耿耿笼灯夜色微。
休对痴人獃说梦,野花啼鸟恁天机。

作品评述

《寄桃源尉赵谦之》是宋代诗人阳枋的作品。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情感为主题。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桃源洞口送春归,
在桃源的洞口送走了春天归来的时光,
欲换渔蓑傍钓矶。
我想换上渔夫的蓑衣,
靠在钓矶旁边。

火着高林鸦又散,
火焰燃烧在高大的树林里,乌鸦又四散而去,
弦鸣中泽雁还飞。
琴弦发出声音,湖泽上的雁儿又开始飞翔。

萧萧空雨晨光润,
冷清的雨声中,晨光映照着一切。
耿耿笼灯夜色微。
明亮的灯光笼罩着夜色,微弱而温暖。

休对痴人獃说梦,
别再对那些痴呆的人说梦话,
野花啼鸟恁天机。
野花开放,鸟儿鸣叫,这就是天地的奥秘。

这首诗以桃源洞口为背景,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宁静、清新的追求。诗中的桃源象征着一个理想的世界,诗人希望能远离尘嚣,靠近自然,过上简朴而自在的生活。诗中的意象和意境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的手法,使读者感受到了自然的美丽和宁静的氛围。

诗中的"火着高林鸦又散"一句,通过描写火焰和乌鸦的对比,表达了自然的变幻和鸟儿的飞翔。"弦鸣中泽雁还飞"一句,则展示了琴声与雁儿飞翔的和谐画面。这些描写使诗歌充满了生动感和音乐感。

最后两句"休对痴人獃说梦,野花啼鸟恁天机"则是诗人对现实的反思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人认为那些痴呆的人无法理解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美的追求,而野花的绽放和鸟儿的鸣叫则是大自然的奥秘和智慧。这种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清新宁静的追求和对世俗的厌倦。

总体来说,《寄桃源尉赵谦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诗中的对比和意象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受。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让读者在欣赏中感受到美的《寄桃源尉赵谦之》是宋代诗人阳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诗人情感,表达了对桃源山水的向往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中以桃源洞口为背景,描述了春天归来时的美景,诗人想要换上渔夫的蓑衣,在钓矶旁边享受宁静的垂钓时光。火焰燃烧在高大的林木中,乌鸦四散飞去,琴弦声响起,泽上的雁儿再度飞翔。雨声萧瑟,晨光润泽大地,灯光明亮,夜色微暗。诗人告诫自己不要对那些愚昧无知的人说梦话,野花盛开,鸟儿鸣叫,这才是天地的奥秘。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和意象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桃源山水的向往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桃源洞口、渔蓑、钓矶、高林、火、乌鸦、琴弦、泽、雁、雨、晨光、灯、夜色、野花、鸟等形象和意象,展示了一幅宁静、清新的自然画卷。

诗中的"休对痴人獃说梦,野花啼鸟恁天机"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反思和对人生的感慨,诗人认为那些愚昧无知的人无法理解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美的追求,而野花的盛开和鸟儿的鸣叫则是大自然的奥秘和智慧。这种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清新宁静的追求和对世俗的厌倦。

综上所述,《寄桃源尉赵谦之》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诗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对桃源山水的向往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追求。诗意深远,意境清雅,通过对比和意象的运用,使整首诗充满了生动感和音乐感,给人以清新宁静的美感和思考的空间。

作者介绍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阳枋的生平

  阳枋(1187-1267),字正父,原名昌朝,字宗骥,合州巴川(今重庆铜梁东南)人。居字溪小龙潭之上,因号字溪。

  早年从朱熹门人度正、暖渊游,学者称大阳先生。

  理宗端平元年(1234)冠乡选,取得乡试第一。

  从嘉熙二年(1238年)起,因蒙古攻蜀所扰,阳枋先后避地南川、清溪、夜郎、泸南等边远地区。

  淳祐元年(1241),以蜀难免入对,赐同进士出身。

  淳祐四年(1244),阃帅交辟之,应蜀守余玠之请,分教广安,历监昌州酒税,大宁理掾。五年,改大宁监司法参军。八年,为绍庆府学官。

  1251年,主教涪陵北岩书院,士子信从者众。

  1255年以后,因年老和避蒙古兵锋。先后随子就养于嘉定(今四川乐山)、涪州(今四川涪陵)、荆州(今湖北江陵)白水镇、峡州(今湖北宜昌)至喜亭、桃源(今湖南桃源)广溪。

  1265年自夷陵(今湖北宜昌)还蜀。

  晚以子炎卯贵,加朝奉大夫。致仕。度宗咸淳三年卒,年八十一。

阳枋的家庭成员

子阳炎卯,瑞平二年(1247年)进士。

子阳恪,字伯强,号以斋,理宗景定四年(1262年)进士,为蜀举首,治《春秋》,著《易说》、《春秋夏时考正》2卷(均佚)。

族侄阳昂,阳枋叔父阳伯高仲子阳元泽之次子,景定三年(1262)进士,尝辟渝州节判。

诗词推荐

钓璜英气横白蜺,欬唾珠玉皆新诗。江山愁欣莺为泣,鬼神露索天泄机。彭蠫波心弄明月,诗星入肠肺肝裂。吐作春风百种花,吹散濒湖数峰雪。青鞋布袜软红尘,千诗只传一字贫。吾友夷陵萧太守,逢人说君不离口。袖诗东来谒老夫,惭无高价当璠璵。翻然却买松江艇,径去苏州参石湖。

官曹无计可招寻,坐爱林风满素襟。醉后颇思醒酒石,贫来须办买山金。花蹊柳径稀疏见,茗碗冰壶次第斟。欲问五陵歌舞地,几家园树得成阴。

南浦云归春亦归,绿杨枝上鸟空啼。落花满地无人管,一半和香作燕泥。

雀饮梅凡雪,鱼吞水面云。山居差有味,世事不堪闻。野烧穷猪穴,晴霄转雁群。溪寒春未著,闰月压余分。

秦鸡常下雍,周凤昔鸣岐。此地推雄抚,惟良寄在斯。家传七豹贵,人擅八龙奇。高传生光彩,长林叹别离。天人开祖席,朝采候征麾。翠帟当郊敞,彤幨向野披。芃芃秋麦盛,苒苒夏条垂。奏计何时入,台阶望羽仪。

甚情幻化,似流酥围暖,酣春娇寐。不数锦篝烘古篆,沁入屏山沈水。笑吐丁香,紫绡衬粉,房列还同蒂。翠球移影,媚人清晓风细。依约玉骨盈盈,小春暖逗,开到灯宵际。疑是九华仙梦冷,误落人间游戏。比雪情多,评梅香浅。三白还堪瑞。尘缘洗尽,醒来还又匆翠。

拟拉陶潜入社,不消王翰卜邻。有梦通华胥国,无德薰晋鄙人。

露洗新秋,天浮灏气,桐孙初长庭隅。绷裁红锦,门左记垂弧。白发萱亲笑道,于今见、四叶喜荣敷。天台路,吾儿知否,倩雁报安书。山中何所有,石田茆屋,菊径瓜区。更寒窗老砚,他日尽传渠。愿汝身如犊健,看书罢、更学把梨锄。称乡里,善人可矣,卿相又何如。

孙老抱奇笔,临纸恣挥洒。从头扫乱石,磥砢随墨下。焦顽与圆润,无一不精者。谁信万钧重,卷之不盈把。

良知谁不有,靡究复靡届。寸心日月明,万里天地解。握机洞消长,观物了成坏。推行济四海,小试未为隘。姓名既转闻,正恐世纲挂。相期久远看,力与支末派。建立天地心,透彻义利界。即兹奉君寿,行矣良处劢。

李叟仙居仍近市,黄公道院亦依城。定应昔日山林地,未有今时鸡犬声。白鹤翻飞终不返,黄冠憔悴只躬耕。试従车骑寻遗迹,恐有居人解养生。

九真何苍苍,乃在清汉尾。衡茅依草木,念远独伯姊。春来众芳滋,春去众芳委。兄弟各天涯,啼鴃见料理。汉江出巨鱼,风雷入驱使。安得挟我辀,西征二千里。

野癖虽相似,生涯即不同。红霞禅石上,明月钓船中。醉倒芦花白,吟缘蓼岸红。相思何以寄,吾道本空空。

呼僮晓拂鞍,归上大茅端。薄俸虽休入,明霞自足餐。暗霜松粒赤,疏雨草堂寒。又凿中峰石,重修醮月坛。

春阳入我圃,窗户弄喧景。幽池明可鉴,翠竹列如屏。折枯呈紫茎,掊坟见红颖。端居阅时序,人事谢参省。生才不济世,不如守闾井。聊慕庄氏说,处阴以休影。兴来读我书,兴尽煮吾茗。崔侯乃同好,每见辄自警。守道心常晏,感时叹屡永。边隅事未宁,豪俊当驰骋。西麾覆妖巢,北指

曾去玄洲看种玉,那似君家满庭竹。客来不用呼清风,此处挂冠凉自足。

冻云黯淡浩无涯,雪阵横空势欲斜。入户有人疑柳絮,绕园无处认梅花。举头顿觉青山老,扑面还惊绿鬓华。我醉未眠愁酒尽,挈瓶来问尔东家。

少日喜累句,暮年多短章。假令重盛壮,展拓不能长。

节友独爱秋,相得匪迟暮。受气惟至正,睟见黄与素。饱谙风露味,甘守烟霞痼。如何千载人,仅一渊明遇。

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浮客转危坐,归舟应独行。关山同一照,乌鹊自多惊。欲得淮王术,风吹晕已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