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日寺十八大阿罗塑像

至人自藏珍,古貌元气备。
搏土造佛徒,追真信难事。
亭亭青莲宇,诸天奠其位。
尊者十二辈,高座纳双屣。
巍巍超凡表,尘眼有矇视。

作品评述

《慧日寺十八大阿罗塑像》是明代诗人邓韨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至人自藏珍,古貌元气备。
搏土造佛徒,追真信难事。
亭亭青莲宇,诸天奠其位。
尊者十二辈,高座纳双屣。
巍巍超凡表,尘眼有矇视。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慧日寺十八大阿罗塑像》的壮丽场景和佛教信仰的深邃内涵。诗中描绘了至高无上的智慧人物的形象,表达了对佛教教义的敬仰和对修行道路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佛像的庄严和威容,同时表达了对佛教思想的赞美和崇敬。下面对诗的每个句子进行详细解析:

首句“至人自藏珍,古貌元气备。”表达了佛像的尊贵和宝贵,它是智慧至人的化身,拥有古老的容貌和充满生机的气息。这句诗反映了佛像的珍贵价值和保存完好的状态。

接着的两句“搏土造佛徒,追真信难事。亭亭青莲宇,诸天奠其位。”描绘了修行者为了追求真理和智慧而辛勤努力的情景。修行者如同搏击泥土般雕塑佛像,追求真理的道路艰难险阻。佛像高耸在青莲宇宙中,象征着佛教教义的卓越地位,被诸天仰慕和奉为至高。

“尊者十二辈,高座纳双屣。”这两句描绘了佛像的尊贵地位。尊者十二辈指的是佛教中的十二位高僧,高座纳双屣表示佛像的庄严和崇高。这里通过描述佛像的位置和身份,表达了佛教信仰的崇高和尊贵。

最后一句“巍巍超凡表,尘眼有矇视。”表达了佛像的威严和超越尘世的形象。佛像高大威严,凌驾于尘世之上,普通人无法洞察其中的真理和智慧。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佛像的庄严和威容,表达了对佛教思想的赞美和崇敬,同时也反映了修行者追求智慧和真理的艰难和壮丽。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佛像的尊贵和超凡的气息。

诗词推荐

君还石门日,朱火始改木。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折芳愧遥忆,永路当日勖。远见故人心,平生以此足。巨海纳百川,麟阁多才贤。献书入金阙,酌醴奉琼筵。屡忝白云唱,恭闻黄竹篇。恩光照拙薄,云汉希腾迁。铭鼎倘云遂,扁舟方渺然。我留在金门,君去卧丹壑。未果三山期,遥欣

皇穹符宝运,嵩狱降真贤。明月中秋后,黄花九月前。潭潭新紫府,叠叠旧青毡。遐想灵椿庆,春秋合几年。

罗袜凌波洛浦仙。谪来潭府话夤绿。应嫌曲水香尘涴,诞降兰亭禊事前。歌窈窕,舞婵娟。芝兰满室庆团圆。殷勤试问刘郎看,阿母蟠桃种几年。

初夏佳风日,颓然坐北斋。百年从落魄,万事忌安排。乡俗能尊老,君恩许赐骸。饥寒虽未免,何足系吾怀!

左餮右粥年年饱,南陌东阡处处闲。幸免催租败幽兴,岂容对酒惜酡颜。

送腊温浓万井同,筠舆犹走万山中。曝成枯菜依檐白,染出春衣映壁红。掩豆豚肩仍岁俭,传觞酿翁几家空。不知新嵊招陶否,等向江干送五穷。

四十才名重,归来白发侵。一官驹在谷,有子鹤鸣阴。胜著潜夫论,今亡子敬琴。送车知几两,松壑助哀音。

香浮乳酪玻璃碗。年年醉里尝新惯。何物比春风。歌唇一点红。江湖清梦断。翠笼明光殿。万颗写轻匀。低头愧野人。

芒芒草色木方枯,泱泱乾坤气又嘘。凋岁似吾华发后,稚阳如子妙龄初。冬寒乍热宜磨墨,日短初长好读书。一字未之曾究竟,百年何才是权舆。

墨带残膏浓复淡,笔生春意睟而温。昨朝借我还还集,须信芝兰别有根。

祝柱客曾兴刺,斲窗史亦留名。我见诸相非相,天何不鸣善鸣。

此身与世真悠悠,苍颜华发谁汝留。强名太守古徐州,忘归不如楚沐猴。鲁人岂独不知丘,蹸藉夫子无罪尤。异哉梁子清而修,不远千里従我游。了然正色悬双眸,世之所驰子独不。一经通明传节侯,小楷精绝规摹欧。(梁生学欧阳公书。)我衰废学懒且媮,畏见问事贾长头。别来红叶黄花

吸江亭下雨初晴,中有樵夫跣足行。时作微吟清彻骨,兹游无乃太清生。

步蹇堪扶杖,头童欲罢簪。渚云秋澹泊,庭树晚萧森。秀颖垂千亩,遥青出寸岑。本来关个事,而独可人心。

了了了了,空空空空,心肝不在臭皮袋中。想见出神似蝉蜕,可能吸露更餐风。

我公胸次妙陶甄,幻出壶中小有天。地近沧浪占风月,目吞笠泽饱云烟。国杯金盌开新第,燠馆凉台继昔贤。闻说傅岩通帝梦,遄归黄阁卧貂蝉。

路逢巴客买猿皮,一片蒙茸似黑丝。常向小窗铺坐处,却思空谷听啼时。弩伤忍见痕犹在,笛响谁夸骨可吹。古树团团行路曲,无人来作野宾诗。

诗家本多感,况值广陵春。暖驻含窗日,香馀醉袖尘。浮名皆有分,一笑最关身。自此容依托,清才两故人。

非关秋节至,讵是恩情改。掩嚬人已无,委箧凉空在。何言永不发,暗使销光彩。

回首青鸾何处,长空万里苍烟。中酒梅花月夜,怀人松籁霜天。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