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杨舍人入翰林

御笔亲批翰长衔,夜开金殿送瑶缄。
平明玉案临宣室,已见龙光出傅岩。

作品评述

诗词:《喜杨舍人入翰林》
作者:卢肇

御笔亲批翰长衔,
夜开金殿送瑶缄。
平明玉案临宣室,
已见龙光出傅岩。

译文:
皇上亲自写下奏章,授给你翰林学士的职位,
夜晚开启金殿,赠与封儿的密信。
清晨,玉案摆在宣室前,
已经看见龙的光芒从傅岩上升起。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杨舍人入翰林的喜悦场景。首先,皇上亲自批示奏章,授予杨舍人翰林学士一职,显示了皇帝对杨舍人的重视和认可。接着,夜晚,皇帝开启金殿,亲自送上密信,可见皇帝对杨舍人的关怀和期望。第三节描述了杨舍人平静地坐在玉案前,宣读奏章,预示着他将在朝廷中发挥重要的职责。最后一节描绘了龙光从傅岩上升起的场景,象征着杨舍人的升迁和光辉的未来。

赏析:
这首诗充满了喜悦和庆贺的气氛,通过描绘皇帝亲自批示和赠送密信的情景,以及龙光的出现,形象地表达了杨舍人入翰林的重要意义和荣耀。同时,诗中运用了典故和比喻,如“龙光”象征着帝王之光,傅岩是指古代皇帝诏令发布的地方,给诗句增添了一定的文采和色彩。整体上,这首诗展示了唐代朝廷中官员晋升的隆重仪式和喜悦氛围,体现了作者对杨舍人得到皇帝的亲自关怀和认可的赞美和祝贺之情。

作者介绍

卢肇(818(戊戌年)—882)字子发,江西宜春文标乡(现属分宜)人,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状元,先后在歙州、宣州、池州、吉州做过刺史。所到之处颇有文名,官誉亦佳,又因他作为唐相李德裕的得意门生,入仕后并未介入当时的“牛李党争”,故一直为人们所称道。

卢肇的著述

  卢肇是宜春县文标乡人,他老家的具体所在地在今分宜的杨桥乡观光村(分宜在宋朝时才划原宜春县的文标等八乡立县)。现该村有状元桥,在暮云(木叶)坳还有卢肇的墓。肇生于唐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二月初三日。

  卢肇政事之余,勤于笔耕,一生著述很多,有散文《李謩》,有《文标集》、《届堂龟鉴》、《卢子史录》、《逸史》、《愈风集》、《大统赋注》等等一百几十卷。卢的诗文,才智,特别是他的德行,《唐摭言》、《云溪友议》,著术中比较著名的是《汉堤诗》、《海潮赋》、《天河赋》。

诗词推荐

翠云深处曳枯筇,插碧堂堂十八公。全似华阳隐君子,挂冠归去听松风。

引派昆山峻,朝宗海路长。千龄逢圣主,五色瑞荣光。隐映浮中国,晶明助太阳。坤维连浩漫,天汉接微茫。丹阙清氛里,函关紫气旁。位尊常守伯,道泰每呈祥。习坎灵逾久,居卑德有常。龙门如可涉,忠信是舟梁。

□满湘江云莹空,纷纷长对水溶溶。日西遥望自归处,尽挂九疑千万峰。

面目风霜,身心春阳。用杀活之手段,整宗祖之纪纲。秋生野水鱼潜稳,月在寒松鹤梦长。

堪忆春云十二峰,野桃山杏摘香红。王孙可念愁金锁,从放断肠明月中。

避暑来高寺,终朝脱帽翁。四檐青嶂下,一枕绿阴中。云意看无尽,禽声听不同。楼台城市有,何地觅凉风。

章华台下草如烟,故郢城头月似弦。惆怅楚宫云雨后,露啼花笑一年年。

托质依高架,攒花对小堂。晚开春去后,独秀院中央。霁景朱明早,芳时白昼长。秾因天与色,丽共日争光。剪碧排千萼,研朱染万房。烟条涂石绿,粉蕊扑雌黄。根动彤云涌,枝摇赤羽翔。九微灯炫转,七宝帐荧煌。淑气熏行径,清阴接步廊。照梁迷藻棁,耀壁变雕墙。烂若丛然火,殷于

勤本小家数,韩欧大秀才。二公需作料,勾入集中来。

月落如玉虹,飞过梧桐枝。开怀待归风,如与佳人期。白云娇娞嫷,绿树凉参差。安得饵琼华,慰此终夕饥。

柳绵扑槛晚风轻,花影横窗淡月明。翠被麝兰熏梦醒。最关情,一半儿温馨一半儿冷。

乡关交复亲,把酒且逡巡。共上青云路,相看白发人。有为须报国,无事即颐神。故素几云在,风音莫厌频。

万水千山,两头三绪。凭高望断迢迢路。钱塘江上客归迟,落花流水青春暮。步步金莲,朝朝琼树。目前都是伤心处。飞鸿过尽没书来,梦魂依旧阳台雨。

闲云不作雨,横入峡山去。峡口弄舟人,家在云归处。

苒苒霜风掠弊貂,簿书尘外访渔樵。林烟色淡如蒙雨,塘水痕深似落潮。雁字江天闻塞管,梅梢山路欠溪桥。骑驴索句当年事,岁暮骚人不自聊。

口边白醭公家事,坐上清狂我辈真。会乞一閒归故隐,定因能赋结高人。

秋风瑟瑟吹旌竿,廷臣护军西出关。满饮卮酒谢知己,擒戎只在笑谈间。忆昔胡马辽阳入,长屯短戍无完壁。烽火夜照蓬莱宫,黎民半死长安陌。天子履及寝门前,军无见伍张空弮。本兵已受属镂死,元戎尚拥娇娥眠。一朝戎酋念巢穴,引马西归卷吹叶。但道姚种非将才,那知马植为胡谍。

万叠云山飞不雁。

晓来雨霁。弱柳摇新翠。丽日媚东风,正不暖不寒天气。幽禽弄舌,花上诉春光,高一饷,低一饷,清喨圆还碎。那知时势。春亦元无意。草木自敷荣,似人生、功名富贵。我咱谙分,随有亦随无,不妒富,不憎贫,歌酒闲游戏。

丹墀曾独绎丝纶,御札亲题第一人。莺喜上迁张笔力,马谙西讨仗威灵。亚夫金鼓从天降,韩信旌旗背水陈。耆致尔功还奏阙,图形仍许上麒麟。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