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兴

把盏非怜酒,持竿不为鱼。
唯应嵇叔夜,似我性慵疏。

作品评述

《遣兴·把盏非怜酒》是唐代诗人高骈创作的一首诗词。诗意表达了诗人抱持向往自由逍遥的心境。

中文译文:
把杯斟酒并不是为了痴迷于酒,举竿不是为了捕鱼。
只是应与嵇叔同夜聚会,和我一样放任懒散。

诗意:
这首诗词以抒情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逍遥的向往。诗人描述自己与嵇叔,在夜晚把酒持竿,享受悠闲自在,不受拘束,没有世俗的责任和束缚。诗人通过写作把盏斟酒和持竿捕鱼,表达了他内心对放松自我的追求和对生活的超越。

赏析:
该诗表达了高骈对自由的向往,在唐代文人中颇具代表性。诗人通过与嵇叔夜间相聚,把酒持竿,表达了对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的渴望。诗中的“把盏非怜酒,持竿不为鱼”表明诗人并非真的迷恋于酒与鱼,而是以此为媒介来追求内心的自由。高骈通过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唐代文人的理想生活状态,即在纷繁的尘世中寻求超然的境界。整首诗节奏流畅,字数简洁,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展示了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作者介绍

高骈,字千里,南平郡王崇文之孙。家世禁卫,幼颇修饬,折节为文学。初事朱叔明为司马,后歷右神策军都虞侯、秦州刺史。咸通中,拜安南都护,进检校刑部尚书,以都护府为静海军,授骈节度,兼诸道行营招讨使。僖宗立,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劒南西川节度,进检校司徒,封燕国公。徙荆南节度,加诸道行营都统、盐铁转运等使,俄徙淮南节度副大使。广明初,进检校太尉、东面都统、京西京北神策军诸道兵马等使,封渤海郡王,为部将毕师铎所害。诗一卷。 高骈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卒僖宗光啓三年。补诗四句。

诗词推荐

参云气压葛陂龙,跨海来扶笠泽翁。八十尚思行脚在,与君处处现神通。

借问中朝,谁得似、相公勋旧。记前日、风云惨淡,雷霆奔走。万里野烟空绿树,旌旗莫卷熊罢吼。更挺身、飞出虎狼群,人能否。元自有,谈天口。初不负,经纶手。更诗书万卷,文章星斗。乐圣衔杯应暂耳,不妨桐院闲清书。愿寿杯、青与北山松,俱长久。

集云不会禅不会道。横画不识,竖画不晓。日里三餐,夜后一觉。年来老且病,转见不唧{左口右留}。裙子褊衫个也无,袈裟形相些些有。

飞琼神仙客,因游戏、误落古桃源。藉吟笺赋笔,试融春恨,舞裙歌扇,聊应尘缘。遣人怨,乱云天一角,弱水路三千。还因秀句,意流江外,便随轻梦,身堕愁边。风流休相误,寻芳纵来晚,尚有它年。只为赋情不浅,弹泪风前。想雾帐吹香,独怜奇俊,露杯分酒,谁伴婵娟。好在夜轩凉

岁岁当秋半,人人待月明。绝怜今夜赏,更胜去年晴。光彩澄高露,氛埃廓太清。众心方闵雨,却望暮云生。

直上冲天髯欲虯,斜飞控地鬓还彪。目中已决行藏策,赢得从今不倚楼。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自是无人别是非,何曾此外更精微。一门济济今成俗,政要回头悟指归。

六年三度过兰溪,总是残春首夏时。最感横山山上塔,迎人东去送人西。

芳莲坠纷,疏桐吹绿,庭院暗雨乍歇。无端抱影销魂处,还见篠[1]墙萤暗,藓阶蛩切。送客重寻西去路,问水面琵琶谁拨。最可惜一片江山,总付与啼鴂。长恨相从未款,而今何事,又对西风离别。渚寒烟淡,棹移人远,缥缈行舟如叶。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罗袜。归来后,翠尊双饮,

小葺楼居抵燕巢,不愁风怒卷重茅。梅含椒萼红将绽,蕉护霜萎绿预包。坐久渐看炉焰伏,研多微觉墨池坳。幸无奇字连投阁,寂寞吾知免客嘲。

摩尼珠,人不识,师祖随声心未息。南泉虚设一轮光,千古万古空相忆。

莫谤如来正法轮,我师累劫究方成。然灯王佛亲传受,后代儿孙万莫轻。

落月衔山口,浓霜倒菊丛。青毡压衾暖,软火满炉红。起晚书亏课,愁多酒策功。杜陵如昔否,谁与问征鸿?

岁穷阴不解,短日过墙微。幽鸟穿林小,寒乌啄树饥。冰霜崖岭壮,烟火井闾稀。老拙安闲倨,无心厌食薇。

乱草窠中,打成一片。坐卧寂然,真机顿现。

吴中四月尚余寒,细雨霏霏怯倚阑。老子真成兴不浅,榴花折得一枝看。

秋风淅淅吹碧虚,白云鳞鳞如卧鱼。共君今夜赏明月,兴来谁欲骑蟾蜍。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簪履为官兴,芙蓉结社缘。应思陶令醉,时访远公禅。茶影中残月,松声里落泉。此门曾共说,知未遂终焉。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