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言山居

野菜花飞胡蝶,古藤枝挂清猿。
闲倚柴门看倦,枕肱高卧云根。

作品评述

《六言山居》是宋代释宗绍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野菜花飞胡蝶,
古藤枝挂清猿。
闲倚柴门看倦,
枕肱高卧云根。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居自然景物和诗人的闲适生活状态,表达了释宗绍昙在山中的宁静和悠然自得之情。诗中以野菜花飞和胡蝶的形象,描绘了山中野趣盎然的景象;以古藤枝挂和清猿的形象,展现了山中古朴和自然的风貌。诗人倚柴门静静地欣赏着周围的景色,感到一丝疲倦;随后枕肱高卧,躺在云根之上,进一步表达了他舒适宁静的心境。

赏析:
《六言山居》通过简洁明快的六言诗句,以鲜明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山居生活的美好和诗人的闲适心境。诗人运用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宁静与舒适,使人感受到山中恬静的氛围。他在山中观赏野菜花飞的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而古藤枝挂和清猿的描绘,则更显出山中的古朴和野趣。诗人闲适地倚着柴门,静静地欣赏着山中的景色,感到一丝倦意。最后,他舒适地高卧在云根之上,更加深了他与自然的融合感。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山中的自然景物和诗人的心境,取景于山居环境,以自然景物的描绘来展示山中的宁静和野趣。通过描写山中的野菜花、胡蝶、古藤枝和清猿等形象,使诗人的山居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彰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追求。整首诗情感平和,意境恬淡,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一种宁静与舒适的心境,也能够从中得到对自然的感悟和启示。

作者介绍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巖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爲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秋色无边际,酬之以醉颜。亭高俯城郭,木阙见江山。胜践园林古,好诗天地悭。范碑生羽翼,飞上画屏间。

白壁虽然好丹青,无简迷愚难悟醒。纵有百般僧氏巧,也有文徒书号名。空留佳妙不题宣,却入五趣陷尘境。唯报往来游观者,起听前词□□□。

曾向庐山睡里闻,香风六断世间春。窃花莫扑枝头蝶,惊觉南窗半梦人。

玲珑枝枝,斗妆金粟。

泰折严享,阴郊展敬。礼以导神,乐以和性。黝牲在列,黄琮俯映。九土既平,万邦贻庆。

来时才卖木犀花,卖到梅花未返家。作客悠悠有何好,定应诗兴在天涯。

扬子津头风色起,郎帆一开三百里。江桥水栅多酒垆,女儿解歌山鹧鸪。武昌西上巴陵道,闻郎处处经过好。樱桃熟时郎不归,客中谁为缝春衣。陌头空问琵琶卜,欲归不归在郎足。郎心重利轻风波,在家日少行路多。妾今能使乌头白,不能使郎休作客。

妙笔王维图莫就,多才康乐咏难穷。楼台一族出云杪,激雪浪生寒涧风。

鞍马上东门,裴回入孤舟。贤豪相追送,即棹千里流。赤岸落日在,空波微烟收。薄宦忘机括,醉来即淹留。月明见古寺,林外登高楼。南风开长廊,夏夜如凉秋。江月照吴县,西归梦中游。

秋到双溪溪上树。叶叶凉声,未省来何许。尽拓溪楼窗与户。倚阑清夜窥河鼓。那得吟朋同此住。独对秋芳,欲寄花无处。杖履相从曾有语。未来先自愁君去。

滑滑春泥塞路途,漫漫新水涨江湖。出门世路皆行险,只好山林听鹧鸪。

周郎妙雅道,五字可人师。许与非不严,奈何取我诗。我诗如秋虫,徒增长年悲。指疵固有望,逐臭得无嗤。诗鸣人必穷,我穷岂所宜。愿君勿阂此,晚节益经奇。

连骑思思画鼓喧,喜君新夺锦标还。金罍浮菊催开宴,红蕊将春待入关。他日曾陪控禹穴,白头重见赋南山。何时共乐升平事,风月笙箫坐夜闲。

春深空度可怜宵,江岸风沙好寂寥。人间孤舟多少恨,五更寒雨报芭蕉。

地分连寺树,迳掩隔墙苔。破屋无僧住,深秋有客来。号猿归秃树,饥鸟立香台。恝永当年塔,阴云拨不开。

山海吾乡备,移供不厌餐。恰如行建剑,幽景享多般。

易立泰山石,难枯上林柳。

出得城来事事幽,涉湘半济值渔舟。也知渔父趁鱼急,翻著春衫不裹头。园花落尽路花开,白白红红各自媒。莫道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柳子祠前春已残,新晴特地著春寒。疏篱不与花为护,只为蜘蛛作网竿。一晴一雨路乾湿,半淡半浓山迭重。远草坪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

雀食野人田,燕栖公子堂。野情饥亦乐,依人难久长。

先君遗令有馀哀,自扫苍苔酹一杯。八十孤孙头尽白,未知更得几回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