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戊申岁大有年诏赐百僚出城观秋稼…盛事以俟采诗者

长安铜雀鸣,秋稼与云平。
玉烛调寒暑,金风报顺成。
川原呈上瑞,恩泽赐闲行。
欲反重城掩,犹闻歌吹声。

作品评述

《太和戊申岁大有年诏赐百僚出城观秋稼…盛事以俟采诗者》是唐代刘禹锡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唐朝时长安城内的喜庆景象,以及皇帝对丰收的祝福和恩赐。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长安铜雀鸣,秋稼与云平。
玉烛调寒暑,金风报顺成。
川原呈上瑞,恩泽赐闲行。
欲反重城掩,犹闻歌吹声。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长安城内秋天丰收的盛景。铜雀指的是位于长安城内的铜雀台,这里是皇帝举行庆典和祈福的地方。秋稼丰收,稻谷如云平铺,寓意国家繁荣。诗中提到的玉烛和金风,分别代表着皇帝的统治和天气的顺利。川原上的瑞雁向皇帝呈上好消息,带来了皇恩浩荡的赐福。皇帝慷慨赐予百官闲暇,让他们出城观赏秋景。尽管城墙高大,但仍能听到歌吹声,显示了城内的繁华和欢乐气氛。

赏析:
这首诗词以唐代盛世的长安城为背景,通过描绘城内的丰收景象和喜庆气氛,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皇帝的威严。诗中运用了富有音乐感的韵律和意象,给人以愉悦和奢华的感觉。作者通过描绘秋天的丰收景象,表达了对皇帝的赞美和对国家繁荣的祝福,展现了他对时代的热爱和对社会稳定的向往。整首诗词气势恢宏,将皇权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展现出壮丽的场面和庄严的气氛,体现了唐代文人崇尚豪华和庆祝的风格。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描绘了唐代长安城内秋天的盛景和皇帝的恩赐,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的赞美和向往。

作者介绍

刘禹锡,博通子史百家,精于医,有《传信方》二卷(《宋史·艺文志》六),已佚。事见《过庭录》。

诗词推荐

与梅结友问为谁,松竹中含霜雪姿。竹岂寒盟已仙去,宿心惟有老松知。

哀思

团团宝华岩,重重荫珍木。归来得商鼎,试鬻溪边绿。

哀思

如此中山如此酒,何须更觅蓬瀛。江湖历□记平生。诗囊都束起,只好说丹经。家事付他儿辈,功名留待诸孙。维摩法喜鬓青青。日长深院里,时听读书声。

哀思

游子中夜心,功名忽嗟暮。黑貂空上书,甘泉方献赋。白日惊壮齿,青云有英顾。收采苟不时,珊瑚亦生蠹。

哀思

前生曾是风流侣。返魂却向南枝住。疏影卧晴溪。恰如沙暖时。绿窗娇插鬓。依约犹交颈。微笑语还羞。愿郎同白头。

哀思

祁乐后来秀,挺身出河东。往年诣骊山,献赋温泉宫。天子不召见,挥鞭遂从戎。前月还长安,囊中金已空。有时忽乘兴,画出江上峰。床头苍梧云,帘下天台松。忽如高堂上,飒飒生清风。五月火云屯,气烧天地红。鸟且不敢飞,子行如转蓬。少华与首阳,隔河势争雄。新月河上出,清光

哀思

汉嗣安危系数君,高皇决意势难分。张良口辨周昌吃,同建储宫第一勋。

哀思

咸阳宫中四尺镜,照人五臟何炯炯。桑田沧海千馀年,百炼依然化为矿。君从何处得此物,铸就双瞳敌秋月。向来照心今照形,不事澜翻三寸舌。远冲风雪肯我过,看来犹未深知我。我方簑笠立钓矶,万事浮云都勘破。噫嘻吁,只今神目鬼眼纷道途,暗中许负应卢胡。试问何如林家老碧鉴,

哀思

聚首浑无益,送君将奈何。已经贫病后,一任别离多。鬓发新霜雪,衣裳旧薜萝。不堪明月夜,挥手唱骊歌。

哀思

万里吴江湘浦图,一春摹在小村隅。南山欲霁北山雨,昨日平涛今日湖。荻岸出时知水减,桐花过后有寒无。老渔心在苍茫外,梦破三更水鸟呼。

哀思

云生如涌泉,云散如翻水。百变一凭栏,悠悠定谁使。

哀思

荪之得兰,其道匪难。扶吾病起,如珠在盘。一兮二兮,自看谁看。

哀思

君之去兮朱宫,乘飞云兮御回风。贝阙兮丰敞,金台郁兮穹隆。珠胎兮炫耀,周玉树兮青葱。天琛兮水碧,众玉萃兮玲珑。良辰兮高燕,命冯夷兮展舞。鸣{龠虎}兮海童,群仙兮良待。君肯临兮尚舂容,君不我留兮我心忡忡。眇清思兮眑眑,惠我民兮盍终。

哀思

隔林滟滟生寒浪,倚汉岧岧数乱峰。记得旧山曾此夕,碧岩千尺坐高松。望外物容澄似水,坐中秋力凛如刀。此身直愿乘双翼,飞上三峰第一高。

哀思

思君隔山陂,矢心誓白水。夔蚿各自怜,人生贵适意。马头黄金羁,不易牛背睡。白发难再玄,百子空自许。南山或可移,愚公有孙子。堪舆浩无穷,俯仰一寤寐。

哀思

谁谓贾生学,兼之文帝朝。死忧王坠马,生赋鵩如鸮。被召宣温密,矜功绛灌骄。勤勤论五饵,史笔未相饶。

哀思

不见人烟空见花,烟笼寒水月笼沙。人生自古谁无死,莫怨东风当自嗟。

哀思

悠悠复悠悠,日夜潇洒流。潇洒春草生,行人向南愁。缓歌竹枝娘,窈窕苹花洲。

哀思

恼乱东君,满目千花百卉。偏怜处、爱他秾李。莹然风骨,占十分春意。休漫说、唐昌观中玉蕊。女石雪减霜,凌红掩翠。看不足、可人情味。会须移种,向曲栏幽石戚。愁绿叶成阴,道傍人指。

哀思

十地严宫礼竺皇,栴檀楼阁半天香。祇园树老梵声小,雪岭花香灯影长。霄汉落泉供月界,蓬壶灵鸟侍云房。何年七七金人降,金锡珠坛满上方。

哀思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