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山

子胥山上噪群乌,旧日英灵在此无。
臣节已亏因挞楚,兵筹虽用奈亡吴。
云屯灌木疑烽戍,石列平城设阵图。
只可共忧难共乐,知君唯有一陶朱。

作品评述

《胥山》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释行海。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胥山》中文译文:
子胥山上噪群乌,
旧日英灵在此无。
臣节已亏因挞楚,
兵筹虽用奈亡吴。
云屯灌木疑烽戍,
石列平城设阵图。
只可共忧难共乐,
知君唯有一陶朱。

诗意和赏析:
《胥山》这首诗意蕴含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沉浮的忧虑和对君主的忠诚之情。

诗的开篇,“子胥山上噪群乌”,描绘了胥山上一片喧嚣不安的景象,暗示着国家的动荡不安。接着,“旧日英灵在此无”,表明曾经的英勇豪杰已经不在,让人感叹时光的流转和英灵的离去。

接下来的两句,“臣节已亏因挞楚,兵筹虽用奈亡吴”,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反思。臣子的忠诚已因战争而削弱,即使筹谋军事也无法挽救吴国的命运。这里的“楚”和“吴”是历史上两个重要的国家,用来代指战乱和国家覆亡。

接着,“云屯灌木疑烽戍,石列平城设阵图”,描绘了战争的阴影笼罩下的景象。云屯灌木、石列平城,展示了战乱时期防御工事的繁忙景象。这里的“烽戍”和“阵图”暗示着战争的残酷和防御的艰难。

最后两句,“只可共忧难共乐,知君唯有一陶朱”,表达了作者对君主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关切。诗人希望与君主共同分担艰辛和快乐,表达出对国家安定和繁荣的期盼。其中,“一陶朱”指的是陶朱公,他是春秋时期吴国的一位贤臣,象征着忠诚和智慧。

《胥山》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君主的忠诚之情。通过描绘战乱时期的景象和表达对君主的期望,诗人展示了对国家安定与繁荣的渴望,同时也反思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损失。这首诗词以其深远的诗意和意境,给人以思考和共鸣。

诗词推荐

名花多种欲纷敷,一夕霜风非所虞。节物偶然何足道,人情遗恨不能无。飘摇健笔诗千首,惆怅东风酒百壶。纵使前春满朱槛,使车那复滞西都。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握手论盟二十年,瘦筇曾约上危巅。雪崖未遂同观瀑,玉沼何期促孕莲。桐叶成阴愁引月,菊花无酒冷含烟。细看新补东林传,十八贤中又一贤。

芦深可藏人,下有扁舟泊。正似洞庭风,日莫孤帆落。

桓司马欲兵夫子,哥利王曾丑释迦。血面何须九坠臂,忮心终不怨镆鎁。

贫埋病压老巑岏,拂拭菱花不喜看。又恐无人肯青眼,事须凭仗小还丹。

小桃花动著枝浓。移得伴衰翁。多谢天公怜我,一时染就轻红。春光犹在,花枝未老,莫放尊空。休倚半岩烟树,能消几度东风。

西园春欲尽,芳草径难分。静语唯幽鸟,闲眠独使君。密林生雨气,古石带潮文。虽去清秋远,朝朝见白云。

关征盘错带南州,三见丹枫坠楚秋。列侍百重围虎戟,酣歌丈八忆蛇矛。草生宵梦传诗笔,梅析春酲托使邮。矍铄据鞍休自叹,壁门初日待鸣驺。

秣陵犹忆豪华地。醉春风、花明媚。碧城彩绚楼台,紫陌香生罗绮。夹十里秦淮笙歌市。酒帘高曳红摇翠。油壁小轻车,间雕鞍金辔。同游放浪多才子。诧酣歌、如高李。傲时江海狂心,怀古虹霓雄气。归卧云庐霜满鬓,十年间、多少愁思。春梦绕天涯,度烟波千里。

七十三,三十七。恁时节思量,王吉王吉。崖畔险也兀底,却堤防脚失。奉劝回头休要执。戴包巾、只在来年元日。若依前,意马心猿,管终

醉中飞梦到神清,夜半高楼借水明。下瞰寒溪凝水晶,孺子相呼同濯缨。楼上天人百宝璎,瑞色天香充栋楹。步云一曲语春莺,千山洗空烟雾横,酒醒帘外竹阴行,夜风更为芭蕉生。愁肠起向谪仙呈,梦境凭君指顾成。一开后堂花柳盈,香肌可万六出霙。佩玉步莲不自轻,寒眼那能更指令。

老大心虽懒,登临眼尚明。水流春后暖,楼迥晚来晴。翔集鸠无数,归飞雁一鸣。阑干成独倚,愁绝莫云平。

向来穴纸笑阁蝇,犹觉文章是小乘。四壁图书聊隐几,半窗风雨屡挑灯。卑枝早厌鸣冈凤,尺水难留跨海鹏。未试屠龙一分手,可能问舍愧陈登。

寒谢春才展,匆匆二月中。算来晴几日,多是雨兼风。烟草迷村碧,山桃夹竹红。浮名能役我,策马几回东。

宝楼香殿隘空山,都谢茨亭竹石间。静有客棋真掩映,悄无僧话更清閒。

太微一宿烛鱼凫,已奏平反课转输。绿碾雨前舒凤爪,青鎌雪外长龙颅。班崇东壁图书府,惠畅西夷道德涂。伫佐修壤歌六月,载铭石鼓会东都。

秋向郊原静处寻,古墙围绕荜门深。迂回窈窕层苔路,青紫丹黄千树林。风定小池开竹影,日中高榭合藤阴。孤琴更在西邻北,遥领清商识隐心。

老夫渴急月更急,酒落杯中月先入。领取青天并入来,和月和天都蘸湿。天既爱酒自古传,月不解饮真浪言。举杯将月一口吞,举头见月犹在天。老夫大笑问客道,月是一团还两团。酒入诗肠风火发,月入诗肠冰雪泼。一杯未尽诗已成,诵诗向天天亦惊。焉知万古一骸骨,酌酒更吞一团月。

日日加衰病,心心趣寂寥。残阳起闲望,万木耸寒条。楚寺新为客,吴江旧看潮。此怀何以寄,风雨暮萧萧。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