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洪亮吉的《出都行涿州道中见芃麦遍野慨然有田庐之思因作田家诗二十首寄意并寄芮光照杨毓舒两布衣(其三)》
拼音和注音
qióng xiāng guǎ wén xué , pǒ ài tǔ sú chú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文学:(名)用语言、文字表现出来的艺术作品,如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作品|~创作。
土俗:土俗tǔsú∶地方风俗∶粗俗;不雅观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原诗
穷乡寡文学,颇爱土俗淳。
茅檐八九家,五世相与邻。
儿童读书归,行处拾堕薪。
偶逢大父行,拱立识所亲。
日晚饷北皋,牵衣渡横津。
心忆朝诵书,沿途讽逡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