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窦秀才

晴原高下细如鳞,树转城回路欲分。
望月西楼人共远,跃鞍南陌草初薰。
短亭山翠偏多叠,送目鸿惊不及群。
一驿赋成应援笔,好凭飞翼寄归云。

作品评述

《送窦秀才》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送别窦秀才的情景,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诗中描述了晴朗的原野,地势高低起伏,细腻如鱼鳞。树木转弯处,城市的轨迹欲分隔开来。望着西楼上的明月,人们共同远眺,而作者则骑马南下,草地上的气息初薰。短亭山上的翠绿叠叠,景色宜人,送行的目光被一只大雁惊扰,无法及上其他的群雁。一路上,作者用笔写下了这篇送别的赋文,寄托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希望能够借助飞翼将这份情感寄托给远方的亲友。

这首诗词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如晴原、树木、明月、草地等,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同时,通过描写送行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祝福之意。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以情感表达为主线,展示了作者细腻的情感和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晴朗的原野高低起伏,细腻如鱼鳞,
树木转弯处,城市的轨迹欲分隔开来。
望着西楼上的明月,人们共同远眺,
而我骑马南下,草地上的气息初薰。

短亭山上的翠绿叠叠,景色宜人,
送行的目光被一只大雁惊扰,无法及上其他的群雁。
一路上,我用笔写下了这篇送别的赋文,
寄托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希望能够借助飞翼将这份情感寄托给远方的亲友。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同时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作者介绍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世态家鸡厌,人情外物牵。僧来求我句,人去觅僧禅。语绮翻成业,谈空未免筌。不须生许事,留眼看青天。

溪上桃花无数开,花间秋水绿于苔。不因渔父寻源入,争识仙家避世来。翠雨连云流玉洞,丹霞护日抱瑶台。幔亭亦有红桥约,问我京华几日回。

散客强名邑大夫,琴堂余暇北窗孤。灯前夜雨无宁竹,枕上秋风有战梧。悬望北音思射雁,满怀东道梦烹鲈。白云一望二千里,羞听林间反哺乌。

乱山深处水边村,小艇初归未掩门。吹火煮鱼倾浊酒,半规斜日照黄昏。

不学空门不学仙,端居胸次自超然。绛人甲子君休问,新岁吾儿本命年。

春日前村,一枝香彻江头路。月明风度。清煞西湖句。昨夜幽欢,梦里谁呼去。愁如许。觉来无语。青鸟啼芳树。

重重作闺清旦鐍,两耳深声长不彻。深宫坐愁百年身,一片玉中生愤血。焦桐弹罢丝自绝,漠漠暗魂愁夜月。故乡不归谁共穴,石上作蒲蒲九节。

汗血神驹卓锥耳,去似苍崖决积水。据鞍年少笑西征,神仙中人梅氏子。平生胸抱不由人,点额再归曾未嗔。仪舌尚存斯足矣,卞玉那愁无识真。一官聊续箕裘绝,登山莫厌芒鞋拙。会使狗偷扫地无,不须蜂蠆挥钜铁。

野格由来倦小池,惊飞却下碧江涯。月昏风急何处宿,秋岸萧萧黄苇枝。

复涧兼重岭,云岚处处生。君家还可认,为有读书声。

微雨过菰苇,野居生早凉。襟期渐萧洒,精爽欲飞扬。鱼买罾头活,酒沽船上香。不缘人不用,始道静胜忙。

帝里春归,早先妆点,皇家池馆园林。雏莺未迁,燕子乍归,时节戏弄晴阴。琼楼珠阁,恰正在、柳曲花心。翠袖艳、衣凭阑干,惯闻弦管新音。此际相携宴赏,纵行乐随处,芳树遥岑。桃腮杏脸,嫩英万叶,千枝绿浅红深。轻风终日,泛暗香、长满衣襟。洞户醉,归访笙歌,晚来云海沉沈

蹇柏枯松枕庙门,独瞻遗像酹清尊。紫芝奕奕浮香气,碧草纤纤没烧痕。羽翼已成犹有说,腹心相视更何言。高歌一曲归来隐,静看山禽哺子孙。

秋声满院有谁来,亦欲从君话老怀。隔竹已敲茶臼雪,不知何日又清斋。

湖阔疑无地,河回忽见山。登临聊自试,衰疾致身闲。四壁宁虞盗,多方莫驻颜。无风回远笛,有月待人还。

来自青松翠竹关,秋风吹帽醉醒间。纷纷遮眼尘如海,拈起毫端又说山。

一夜溪西唤客船,黎明十里走平川。尘泥未办湖山脚,更要长斋古佛前。

楚人歌紫兰,华禁无传久。循名意兹是,谁得明真否。天怜菊性孤,秀发秋风后。固令芳物生,聊作黄花友。

不伴人间桃李群,炎曦与傅渥丹匀。南州几岁供怀橘,北阙何年可献芹。

年逾八袠雪蒙头,时对亲朋话旧游。万事无心闲日月,一杯有味小公侯。痴儿粗尔逃讥议,家训从来戒刻掊。世道渐艰宜勇退,为吾及早理松楸。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