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氏园池上作

可意于兹夕,乃能来此风。
稻畦初吠蛤,草岸已鸣虫。
三径思茅屋,归艎忆钓筒。
渊明宁隐者,鲁望岂渔翁。

作品评述

《邢氏园池上作》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邢氏园池中的感受和思考。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可意于兹夕,乃能来此风。
在这美好的夜晚,我们才能感受到这里的风景。

稻畦初吠蛤,草岸已鸣虫。
稻田中的青蛙刚开始叫,草地上的虫鸣已经响起。

三径思茅屋,归艎忆钓筒。
走过三条小径,我想起了茅屋;回到船上,我想起了垂钓的竿筒。

渊明宁隐者,鲁望岂渔翁。
渊明宁愿隐居,鲁望怎能成为渔夫呢?

诗意:这首诗通过描绘邢氏园池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作者借助夜晚的静谧和自然之声,传达了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感悟。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邢氏园池的景色和氛围,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恬淡的意境。诗人通过对稻田、草岸、小径等元素的描写,勾勒出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此外,通过对渊明、鲁望等人物的提及,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思考也得以体现。

整首诗情感平和,用词简洁明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递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思考。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内心世界的反思。

作者介绍

赵蕃(一一四三~一二二九),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早岁从刘清之学,以曾祖旸致仕恩补州文学,调浮梁尉、连江主簿,皆不赴。爲太和主簿,调辰州司理参军,因与知州争狱罢。时清之知衡州,求爲监安仁赡军酒库以卒业,至衡而清之罢,遂从之归。后奉祠家居三十三年。年五十犹问学于朱熹。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同年卒,年八十七。謚文节。蕃诗宗黄庭坚,与韩淲(涧泉)有二泉先生之称。着作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干道稿》二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其中诗四卷)。事见《漫塘文集》卷三二,《章泉赵先生墓表》,《宋史》卷四四五有传。 赵蕃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清武英殿聚珍版(简称殿本)、《永乐大典》残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十七卷。

诗词推荐

大雪初晴日半曛,高楼何惜上仍频。数峰崷崒剑铓立,一水萦纡冰缕新。昆岭移归都是玉,天河落后尽成银。幽人自恨无佳句。景物从来不负人。

溶溶曳曳自舒张,不向苍梧即帝乡。莫道无心便无事,也曾愁杀楚襄王。

井梧叶叶秋风晚。东篱点点金钱满。开急为重阳。日烘深院香。幽姿无众草。莫恨生非早。嚼蕊傍池台。寿公桑落杯。

吏退更无人迹到,一天魂梦任游扬。

自爱新梅好,行寻一径斜。不教人扫石,恐损落来花。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五更市卖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竹窗红苋两三根,山色遥供水际门。只我近知墙下路,能将屐齿记苔痕。

雷奔电逝三千儿,彩舟画楫射初晖。喧江雷鼓鳞甲动,三十六龙衔浪飞。灵均昔日投湘死,千古沉魂在湘水。绿草斜烟日暮时,笛声幽远愁江鬼。

好风流诗老,双鬓上,雪霜稠。忆少壮欢娱,呼鹰逐兔,走马飞球。春风断肠柔唱,拚千金一笑破娇羞。此日花时意气,当年梦里扬州。客床百尺卧危楼。往事总悠悠。把湖海人豪,消磨变换,洙泗天游。应知裂麻司业,为前时、谏舌颇多愁。今去却堪痛饮,瓮头有酒频*。

赐履圣贤地,专征翰墨场。藜然本非照,昏幽自蒙光。醍醐有真液,檐蔔无别香。座当百尺楼,余子但庑廊。誉毁不可劫,造物能雌黄。简编熟古人,见公盖未尝。彭黥非韩敌,或可噪其旁。公有八绂罝,就猎庸何伤。

莺愁燕苦春归去。寂寂花飘红雨。碧草绿杨岐路。况是长亭暮。少年行客情难诉。泣对东风无语。目断两三烟树。翠隔江淹浦。

况值艰难日,那当老病身。后生欺旧辈,俗吏笑高人。易扫张超雾,难清庾亮尘。监梅正相得,鼎能盍调新。

才拈折箭断弦弓,随手双雕落碧空。打鼓看来君不见,万牛松在祝融峰。

群僊鹤驾去难追,白首重来不自知。才艺荒唐痴独绝,功名蹭蹬老如期。海边郑叟穷耽酒,吴下韦郎晚学诗。扶上木天居莫笑,衰残不似壮游时。

壮图忽忽负当年,回羡农儿过我贤。水落陂塘秋日薄,仰眠牛背看青天。

台殿冠嵯峨,春来日日过。水分诸院少,云近上方多。众籁凝丝竹,繁英耀绮罗。酒酣诗自逸,乘月棹寒波。

莲舟玉字,得真人亲授。圯上家风又还有。问因何五马,踏月云台。秋色里,却赏烟霞袖手。酒边听说剑,歌舞升平,方许君为赤松友。任浊世纷纭,海水扬尘,再相见、雪髯依旧。且岁岁、中秋后逾旬,更半月东篱,菊花重九。

偶自山僧院,移归傍砌栽。好风终日起,幽鸟有时来。筛月牵诗兴,笼烟伴酒杯。南窗睡轻起,萧飒雨声回。

红锦障泥杏叶鞯。解鞍呼渡忆当年。马骄不肯上航船。茅店竹篱开席市,绛裙青袂断姜田。临平风物故依然。

门外青山列髻螺,园中花木锦成窠。惭无功业报明主,空占閒居乐事多。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