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六十八首

秘魔老儿,擎个叉子,不肯放下。
灵山这裹,净躶躶,赤洒洒,没可把。

作品评述

《偈颂六十八首》是宋代释法薰的作品。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名叫秘魔老儿的人物,他手持一把叉子,始终不肯放下。整个灵山都被他裹挟着,裸露无遗,赤裸裸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无法遮掩。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秘魔老儿的形象,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状态。秘魔老儿象征着一种原始、无拘无束的自由状态,他持有的叉子则代表着他对于世俗和束缚的抗拒。他不愿放下叉子,意味着他坚持自我,不受外界的干扰和限制。整个灵山都被他所裹挟,展现了一种毫无掩饰的真实状态,没有任何遮掩和伪装。

这首诗词的诗意在于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实。秘魔老儿的形象象征着人们内心深处的原始本性,他的坚持和不顾一切展示了一种追求真实的态度。作者通过描绘这一形象,呼唤人们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摒弃虚伪和伪装,追求内心的自由与真实。

赏析这首诗词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豪放和奔放的情感。诗中的叉子象征着一种独立和坚定的态度,秘魔老儿的形象则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状态。作者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将这种追求真实和内心自由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整首诗词用诗人独特的表达手法,勾勒出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引发读者对于内心自由和真实的思考。

总的来说,《偈颂六十八首》通过描述秘魔老儿的形象,以及他手持叉子、不愿放下的情节,表达了对于内心自由与真实的追求。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描写,引发了人们对于内心状态的思考,呼唤人们勇敢地追求真实和自由。

诗词推荐

晴暖感馀芳,红苞杂绛房。落时犹自舞,扫后更闻香。梦罢收罗荐,仙归敕玉箱。回肠九回后,犹有剩回肠。

到海祇十里,过山应万重。

老丑移形转可吁,凋零已到骨之余。似因漱石磨成磷,幸免投梭折得疏。根笋尚如儿龀短,医师欲实火田虚。喜无乾胏劳吾決,含咀犹能味古书。

十里抚柩别,一身骑马回。寒烟半堂影,烬火满庭灰。稚女凭人问,病夫空自哀。潘安寄新咏,仍是夜深来。

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馀却有馀。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空花岂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南浦空波绿,西陂夕照寒。瑶华伤远道,芳草送归鞍。翠歛遥山叠,氛收古泽宽。衰容畏秋色,不及楚枫丹。

弥月不出门,永日无来宾。食饱更拂床,睡觉一嚬伸。轻箑白鸟羽,新簟青箭筠。方寸方丈室,空然两无尘。披衣腰不带,散发头不巾。袒跣北窗下,葛天之遗民。一日亦自足,况得以终身。不知天壤内,目我为何人。

鹪鹩惊与凤凰同,忽向中兴遇至公。金榜连名升碧落,紫花封敕出琼宫。天知惜日迟迟暮,春为催花旋旋红。好是慈恩题了望,白云飞尽塔连空。

穉绿藉老红,政尔有余妍。万虑不作时,清朗见尧天。

目前咫尺长生路,多少愚人不悟。爱河浪阔,洪波风紧,舟船难渡。略听仙师语,到彼岸,只消一句。炼金丹换了,凡胎浊骨。免轮回,三涂苦万事澄心定意,聚真阳、都归一处。分明认得,灵光真趣,本来面目。此个幽微理,莫容易,等闲分付。知蓬莱自有,神仙伴侣。同携手,朝天去。

玉筹扦银河,红裙蔈碧波。更行三五步,浸著老僧窠。

春去无花可得攀,石榴不艳却明鲜。昨朝花发今朝落,留得梢头一蔕看。

清朝无事谏书疏,窃禄经年卧直庐。惆怅平生不如梦,春来三度到溪居。

天锡康年,四方顺成。乃通蜡祭,索享于明。金石四作,羽施翠旌。神来宴娭,泽被群生。

层澜叠浪势轰雷,怒雨号风涌雪堆。半夜四天云墨黑,恍疑白马闯江来。

初春抱病涉新秋,叩遍医门废历酬。小子幸灾因语怪,老夫委命独忘忧。情知仕路多猜险,赖有君家共戚休。药裹关心诗兴在,未应风月废吟搜。

抱杖柴门立,江村日易斜。雁寒犹忆侣,人病更离家。短鬓看成雪,双眸旧有花。何须万里外,即此是天涯。

玉悟金通,心心从教化。玉虎金龙,时时相迓。玉滟金波,澄澄成次亚。见玉溪中,产玉芽。玉叶金枝,荣荣无朽谢。玉姹金婴,闲闲看舍。玉户金关,明明开上下,唱玉堂春,赏玉花。

星回律变数将终,二十年前此邑中。天令尚随新岁改,人颜那得旧时红。家无妻妾仍多难,腹有诗书可屡空。莫笑郑人欺子产,到头留得惠民功。

冷落疏枝寒草冈,欲攀先怕踏榛荒。异时折处何堪说,临水高城倚女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