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寿六十)

耳顺恰当年,甲子方周五数。
绛县老人曾纪,四百四十五。
孙弘博士适遭逢,马援击蛮未遇。
五福祝君全备,更尊荣安富。

作品评述

中文译文:
好事近(寿六十)
耳顺目年华,甲子周五岐。
绛县老人纪,四百四十五。
孙弘博士逢遇,马援击蛮未齐。
五福祝君共有,寿荣安乐齐。

诗意:
这首诗是江史君写给自己六十寿辰的祝福之作。表达了作者对自己高寿长命、吉祥如意的期盼和祝福。通过借用历史上的名人和事件来象征自己的幸福和功绩。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寿命长久、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望。诗中的"耳顺"指耳朵听得清楚,"目年华"指眼睛依然明亮。"甲子周五"是指作者出生时的干支和星期,强调了作者的年纪已经很大。"绛县老人纪,四百四十五"则是借用了历史上寿命长久的人物纪晓岚的寿数来比喻作者希望能够像他一样长寿。"孙弘博士逢遇,马援击蛮未齐"则是借用了历史上孙弘和马援的事件来比喻作者的幸运和功绩未尽如人意。最后的"五福祝君共有,寿荣安乐齐"则是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寿福齐享、幸福安康的祝愿。

整首诗通过借用历史典故和巧妙的比喻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幸福长寿的祝愿,并展现了作者对前人英雄事迹的赞美和感激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社会中人们普遍对长寿和幸福的向往。

诗词推荐

鹧鸪元是岭南音,岭北无人识此禽。南人唱歌过岭去,北人相向泪沾襟。

好事

感不已江寒雁咽。短棹还催发。曾是玉堂仙伯,相别处、满蓬雪。此别。那堪说。溯风空泪血。惟有梅花依旧,香不断、夜来月。

好事

五湖烟里我知鱼,属玉舂锄一处居。欲到垂虹风作恶,几株官柳向人疎。

好事

西风一舸来扬州,疋马直上新城头。环城九里十六步,一一峭壁临深沟。俄焉唯喏两军士,众手指示陈其由。扬鞭试问筑城意,曰堡曰寨何所谋。诵言长淮十六郡,天险地利兹其尤。江横万里限南北,藉此屏翰屯咽喉。向来强敌蹈此境,夜半一叱遭虔刘。平畴旷野不可限,一城未足防侵牟。

好事

佳谷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陈前漫方丈,玉食惨无光。大哉天宇间,美恶更臭香。君看五六月,飞蚊殷回廊。兹时不少暇,俯仰霜叶黄。期君蟠桃枝,千岁终一尝。顾我如苦李,全生依路傍。纷纷不足愠,悄悄徒自伤。空山学仙子,妄意笙箫声。千金得奇药,开视皆豨苓。不知市人中,自有

好事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好事

机泉擣秔炊明玑,竹根烧笋然竹枝。锦绷稚子犊献角,玉版阿师囊颖锥。同槃若觉风味好,对客不知寒涕垂。古来山林例穷饿,藜苋诳腹蕨充饥。我今一饱万想灭,老马释羁牛脱縻。南山苍苍入箕踞,凉月冏冏生谈犀。公无说与市朝予,啄腐吞腥渠得知。

好事

看翻后夜月囘照,梦忆前生地不同。

好事

双只水中凫,食饱不出水。灵凤来何时,源鹄志万里。

好事

倏忽千龄尽,冥茫万事空。青松洛阳陌,荒草建康宫。道德遗文在,兴衰自古同。受恩无补报,反袂泣途穷。

好事

三朝秉枢要,钜文饰皇猷。中原争一发,忘却君父雠。暮年玉和堂,抱膝空隐忧。

好事

碧沼波澄拂柳条,坐来未觉水云遥。轻轻风絮迷新涨,一啭新声破寂寥。

好事

千峰梦里尚崔嵬,不记青鞋走几回。天恐锦囊犹欠阙,又添乳洞入诗来。

好事

高峰偃蹇云崔嵬,层崖巨壑长峡开。龙蛇纵横虎豹乱,古栈朽裂埋深苔。行人侧足恐惧过,飞鸟敛翅哀鸣回。君不见德宗注意用奸惹,大驾从此苍黄来。

好事

历历东井舍,昭昭右掖垣。云际龙文出,池中鸟色翻。流辉下月路,坠影入河源。方知颍川集,别有太丘门。

好事

飞泉来无穷,发自嵩岭背。奔驰两山间,偶与乱石会。倾流势摧毁,泥土久崩溃。坚姿未消释,?截嶭俨相对。居然受喷泼,雷转诸壑内。初喧堕深谷,稍放脱重隘。跳沫溅霏微,余澜汹澎湃。宸游昔事远,绝壁遗刻在。人迹久寂寥,物理爇兴废。相君厌纷华,筑室俯湍濑。濯缨离尘垢,洗

好事

千峰映碧湘,真隐此中藏。饼不煮石吃,眉应似发长。风榸支酒瓮,鹤虱落琴床。虽斅忘机者,斯人尚未忘。见说祝融峰,擎天势似腾。藏千寻瀑布,出十八高僧。古路无人迹,新霞出石棱。终期将尔叟,一一月中登。

好事

上岁童子,二十受戒。君王不朝,父母不拜。口称贫道,有钱放债。量决十下,牒出东界。

好事

真淳未凿本诸天,饮食啼号所性然。情欲不生无外诱,圣人之质自浑全。

好事

赠君古墨三寸许,君知此墨从来处。溧阳石化几千年,钢铁臼经三万杵。昔我得之於异人,使我拾袭藏为珍。我今以半为君遗,物以妙贵君勿嗔。来岁八月西风里,我曹慷慨辦行李。书囊无度半法骈,栓点笥中惟有此。用时须留一匕余,丹墀大对要烦渠。更有浯溪纪功石,待问君王乞墨书。

好事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