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曰:“臣无功受赏。
”帝曰:“此事岂容卿有功乎?”同舍每以为笑。
余过吴兴,而李公择生子,三日会客,求歌辞,乃作此词戏之,举座皆绝倒。
惟熊佳梦。
释氏老君亲抱送。
壮气横秋。
未满三朝已食牛。
犀钱玉果。
利市平分沾四坐。
多谢无功。
此事如何到得侬。

作品评述

这首诗词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减字木兰花》。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减字木兰花》

曰:“臣无功受赏。”
帝曰:“此事岂容卿有功乎?”
同舍每以为笑。
余过吴兴,而李公择生子,
三日会客,求歌辞,
乃作此词戏之,举座皆绝倒。
惟熊佳梦。释氏老君亲抱送。
壮气横秋。未满三朝已食牛。
犀钱玉果。利市平分沾四坐。
多谢无功。此事如何到得侬。

中文译文:
曰:“臣无功受赏。”
皇帝说:“这件事岂容你有功吗?”
同宿者都笑了起来。
我经过吴兴,李公择刚生了一个儿子,
三天后有宴会,要求我写歌词,
于是我写下了这首诗词来取悦他们,全场都喜笑颜开。
只有熊佳梦没有笑,释氏老君亲自抱着送。
壮气横秋,还不满三朝就吃上了牛肉。
用犀钱换玉果,利市平分沾染四周的人。
多谢无功,这件事情怎么到了你这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苏轼在娱乐中写的一首戏谑之作。诗中描述了苏轼在吴兴经过李公择家,为李公择的儿子写歌词的情景。苏轼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在宴会上写的歌词引起大家的欢笑和赞叹,只有熊佳梦没有笑,释氏老君亲自送上来。诗中还描绘了苏轼年纪轻轻却已享受到丰盛的待遇,形容自己壮志凌云,不满三朝就成就了一番事业。他用犀钱换玉果,利市平分给四周的人,表达了自己的慷慨和大度。最后的问句则暗示了这一切的荣耀和成就只是偶然而已,他自谦地提问这一切如何到了他这里。

整首诗词以幽默、夸张的笔调展现了苏轼的风趣和自嘲之情。通过戏谑的方式,诗人嬉笑怒骂之间,表达了对功名利禄和世俗虚荣的一种嘲讽和反思。这首诗词以轻松愉快的方式展现了苏轼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现实的思考,既展示了他的才华,又透露出一种豁达洒脱的心态。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龙章晨下九重关,帝敕元凶出羽出。揭日行空破昏暗,乘风纵燎绝神奸。须看文正昭陵日,孰与忠宣元佑间。更原和平培治体,儒臣千岁侍天颜。

木兰花

去年诏赴淮阳郡,手合鱼符拥使輈。今岁恩叨玉堂署,头簪凤笔从宸游。孤蓬逐吹无时定,倦鸟逢林只自休。暗隙遂容私照日,奔湍信有不沈舟。身归讵敢夸三组,目眩何能读九丘。白发纷垂文思轧,此生荣过若为酬。

木兰花

绿围红绕。一枕屏山晓。怪得今朝偏起早。笑道牡丹开了。迎人卷上珠帘,小螺未拂眉尖。贪教玉笼鹦鹉,杨花飞满妆奁。

木兰花

少年喜登临,两脚不惮软。支筇上云山,得酒辄三返。一从老将至,所向意先懒。岂惟心事乖,要自脚力短。不如空斋坐,此画一舒卷。超然函丈间,意作千里远。渔舟已逍遥,茅屋更萧散。江干所游历,物色犹在眼。浮生固幻景,况乃幻中幻。低头顾吾庐,何如住山涧。

木兰花

由来地气本无天,致感中和报有年。拂槛穿帘初学舞,萦风带雨不成团。清光并入书仙府,寒色偏留逐客船。老杜题诗曾有乞,漂零今昔路人怜。

木兰花

独在西峰顶,年年闭石房。定中无弟子,人到为焚香。

木兰花

刺史诸侯贵,春城海水边。层城临媚景,水合数百源。山色佳有余,云门吼瀑泉。游山忆谢公,频游任履穿。三寸如黄金,朱橘不论钱。潇洒到江心,石濑月娟娟。翠华拥吴岳,谁扶黄屋尊。御榻在嵽嵲,佳气拂周旋。多除南省郎,一麾出守还。城中贤府主,今之黄颍川。笔落惊风雨,谈论

木兰花

试检春光,都不在、槿篱茅屋。荒城外、牯眠衰草,鸦啼枯木。黄染菜花无意绪,青描柳叶浑粗俗。忆繁华、不似少年游,伤心目。棠坞锦,梨园玉。燕衣舞,莺簧曲。艳阳天、输与午桥金谷。行处绮罗香不断,归时弦管声相逐。怕夕阳、影散近黄昏,烧银烛。

木兰花

劫火炎炎是事灰,劫空空处有灵台。更无妍丑成痕垢,妍丑俱从个里来。

木兰花

暑中北合望南窗,将谓南窗分外凉。到得南窗还更,热芙蕖和叶落幽香。

木兰花

到晓不成梦,思量堪白头。多无百年命,长有万般愁。世路应难尽,营生卒未休。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

木兰花

劲虏欲南窥,扬兵护朔陲。赵尧宁易印,邓禹即分麾。野饯回三杰,军谋用六奇。云边愁出塞,日下怆临岐。拔剑行人舞,挥戈战马驰。明年麟阁上,充国画于斯。

木兰花

游人欲别离,半醉对花枝。看著春又晚,莫轻少年时。临行记分处,回首是相思。各向天涯去,重来未可期。

木兰花

万念如虫竞蚀心,一身如影欲依形。十年离味从头记,尔许凄凉总未经。

木兰花

唤得篷船载幅巾,岛烟画出渭城春。匆匆笑语情何限,草草杯盘意甚真。经岁别家千里梦,浮生寄我一鸥身。舟人报道潮平早,举白浮君莫厌频。

木兰花

登高望远自伤情,柳发花开映古城。全盛已随流水去,黄鹂空啭旧春声。

木兰花

翠屏对晚,鸟榜占堤,钟声又敛春色。几度半空敲月,山南应山北。欢娱地,空浪迹。谩记省、五更闻得。洞天晓,夹柳桥疏,稳纵香勒。前度涌金楼,笑傲东风,鸥鹭半相识。暗数院僧归尽,长虹卧深碧。花间恨,犹记忆。正素手、暗携轻拆。夜深後,不道人来,灯细窗隙。

木兰花

一经知教子,三釜拟荣亲。风树存亡恨,迷茫北渚津。

木兰花

遵蒙本山下,渠激流且迅。无嫌万折劳,思回九里润。

木兰花

九十日安居,遍地无行路。意不停玄,眼不挂户。布袋头开,乾坤独露。万里寸草无,踏著不相似。

木兰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