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清末近现代初夏孙桐的《小重山令.黄君坦天风海涛楼图。楼在青岛,为先德避地栖隐所筑》
拼音和注音
wén shuō táo yuán bù bì qí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桃源:1."桃花源"的省称。2.指桃源洞。3.宋时临安县嘉会门外泠水峪,夹山多桃花,中有流水,人称桃源,为都人游集之地。
避秦:晋·陶潜《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后以“避秦”指避世隐居。指躲避强暴或战乱。簏名。
不避:不避bùbì∶不回避,藐视困难和艰险不避艰险∶不让,不亚于,不差于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汉·晁错《论贵粟疏》
夏孙桐
不详
原诗
闻说桃源不避秦。依依南雁侣,尽愁人。
一楼高纳海天云。思先泽,薇蕨尚留春。
山旧劫灰新。蓬莱清浅水,又逡巡。
九州何日澹烟尘。金台侧,还吊望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