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隐岩

龙隐晦冥时莫考,龙骧拿攫迹堪惊。
孔明久卧养全德,老子忽飞归太清。
溪上一天常气胜,洞中六月自寒生。
至人不得无情处,甘泽年年洒百城。

作品评述

《龙隐岩》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田。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龙隐晦冥时莫考,
龙骧拿攫迹堪惊。
孔明久卧养全德,
老子忽飞归太清。
溪上一天常气胜,
洞中六月自寒生。
至人不得无情处,
甘泽年年洒百城。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壮丽的景象,以龙隐岩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然界奇妙变化的赞美和对至人境界的讴歌。诗中通过描绘龙的行为和与孔明、老子的联想,表达了诗人对伟大智者的敬仰和对大自然的敬畏。

赏析:
首句“龙隐晦冥时莫考”,揭示了龙的神秘和难以捉摸的特性,同时也隐喻了人们对历史中某些事物的不完全了解。接着,“龙骧拿攫迹堪惊”描述了龙巍峨的身姿和强大的力量,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壮观的画面。

第三句“孔明久卧养全德”,提到了孔明,这是指蜀汉时期的著名智者诸葛亮。他以智慧和谋略闻名于世,这里表达了对智者的敬佩和对他休养生息的祝福。

第四句“老子忽飞归太清”,提到了老子,指的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他被描绘成飞回太清之境,象征着他的精神回归至纯净的境地。

接下来的两句“溪上一天常气胜,洞中六月自寒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变幻。溪水的气势磅礴,洞中的六月却自然而寒冷,展示了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神秘。

最后两句“至人不得无情处,甘泽年年洒百城”,强调了至人的品质。诗人认为,真正的智者和高尚的人应当对世界充满感激和关爱,并以无私的心态回馈社会,为人类带来福祉。

整首诗以神秘的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龙、孔明和老子的描绘,表达了对智慧和至人境界的赞叹。诗人通过自然景观的描述,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并提倡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诗词推荐

此老从来谩自夸,无端病眼见空华。直教当下超三际,检点将来未到家。

雨洗春山空翠新,登楼不见送鸿人。薜萝清夜月依旧,无复新诗泣鬼神。

身心已逐竹林游,为国搜贤事却优。持正拟官觇上意,事君可作不忠谋。

绿柳阴犹薄,黄鹂啭已清。年年舟上客,处处树头声。仿佛佳人语,依稀太子笙。夕阳听不足,飞入旧荒城。

地载万物,民资迺功。报本称祀,太稷攸同。礼乐既备,讫埋愈恭。神其降嘏,时和风丰。

韵语初疑掷夜光,顿驱热恼作清凉。紫髯英概云仍著,藏室文华锦绣香。客况讵能论酒恶,高怀当不较龟长。与公避地均休戚,天使诗人识漫郎。

炼丹垂老心犹健,怀橘当年事已非。

春寒侵竹竹憔悴,父老皆云未尝记。偶然雷雨一尺深,知为南园众君子。从地涌出长如人,一一便有凌云气。吾家老圃倦栽接,但以岁寒相妩媚。一朝纷纷看黄落,嵇阮相过无醉地。阴阳往复知有数,已病还瘳非即死。呼童径语邻舍翁,种竹未改当年意。姚黄左紫终误人,千叶重台定何事。

紫皇初放第三榜,中有英豪绝世无。天厩本生骐骥子,云霄又得凤凰雏。不须虎闹终全赵,自是龙骧首破吴。虽作莲花帐前客,丹台到了姓名殊。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凑 一作:走;似 一作:如)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馆 一作:观)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

终始为全德,生荣没亦荣。里人悲画翣,郡吏拜铭旌。石马天麟肖,松枝国栋成。更看追孝意,捧土作新茔。

去草军书出帝乡,便从城外学戎装。好随汉将收胡土,莫遣胡兵近汉疆。洒碛雪粘旗力重,冻河风揭角声长。此行也是男儿事,莫向征人恃桂香。

金钗坠地鬓堆云,自别朝阳帝岂闻。遣妾一身安社稷,不知何处用将军。

扶藤据几久支离,敢料駸駸迫耄期。面槁自丹天所借,齿摇复住力何施?花前鲸吸犹堪酒,窗底蝉嘶未废诗。浮世极知谁不死,比君终挍几年迟。

欧阳公屋畔人,吕东莱派外诗。海外咸推独步,江西横出一枝。

美人废琴瑟,不是无巧弹。闻君郢中唱,始觉知音难。惊蓬无还根,驰水多分澜。倦客厌出门,疲马思解鞍。何以写此心,赠君握中丹。

花前独占春风早,长爱江梅。秀艳清杯。芳意先愁凤管催。寻香已闲人后,此恨难裁。更晚须来。却恐初开胜未开。

绳床竹簟曲屏风,野水遥山雾雨蒙。长有滩头钓鱼叟,伴人闲卧寂寥中。

天柱峰尖半点云,散为狱麓橘洲春。尽供诗客挥毫里,怪底春空态度新。入夜云来宿两窗,明朝云去照三湘。也知远岫无心出,解后为霖亦不妨。

扑落非他物,纵横不是尘。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