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倾一百六十九首

一处通,千处万处绝罗笼。
青山常在,知识难逢。
威音王已前,犹是坐家致仕。
衲僧气宇如王,沩山笠子,志公拄杖。

作品评述

《偈倾一百六十九首》是宋代释智朋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是:

一处通,千处万处绝罗笼。
青山常在,知识难逢。
威音王已前,犹是坐家致仕。
衲僧气宇如王,沩山笠子,志公拄杖。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诗意。诗人以自然山水的景象作为背景,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束缚的境界。"一处通,千处万处绝罗笼"意味着在禅修中,心灵可以超越纷扰的世俗之网,达到清净的境地。

"青山常在,知识难逢"表达了山脉的恒久存在与人们获得真知灼见的困难。青山象征着永恒不变的道理,而知识则是一种难以获得的宝贵财富。

"威音王已前,犹是坐家致仕"这句诗意味着即使在古代伟大的国王统治之前,人们也能够在家中修行,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智慧。这表达了一种超越权势和地位的内在平和。

"衲僧气宇如王,沩山笠子,志公拄杖"这句诗将衲僧的形象与王者相比较,强调了精神上的威严和高尚。沩山笠子和志公拄杖则是衲僧的象征物,展示了他们追求智慧和修行的决心。

这首诗词以简约的语言表达了禅修者追寻内心平静和智慧的境界。通过自然景观和比喻,诗人描绘了超越尘世的境地,表达了对知识的珍视和对修行者的赞美。这首诗词充满了禅意和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作者介绍

释智朋,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巖。爲青原下十三世,宝峯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

诗词推荐

潘纬十年吟古镜,何涓一夜赋潇湘。

歌堂面渌水,舞馆接金塘。竹开霜后翠,梅动雪前香。凫归初命侣,雁起欲分行。刷羽同栖集,怀恩愧稻粱。

之淳,入长乐境,平诸盗、越两旬肃清,八月朔师还。山人何某谨拜手歌沁园春持献,以尾凯歌之后尘。词曰衮衣绣裳,彤弓卢矢,山西将门。自雪岭蓬婆,夷成坦道,炎州D753獠,划去连营。吴越儿童,江淮草木,七见元戎识姓名。争知道,这一隅斗大,尚借麾旌。西风吹下天声。看万骑

天地一閒检,园林数亩春。认苗谙药性,养果护花身。社友同疏饭,邻儿笑野巾。空庭维老马,不出动经旬。

崇冈回首路萦盘,夕照明边小凭栏。船合浅沙催客上,玻璃影里见长安。

游宦久去国,扁舟今始还。朝来汴口望,喜见淮上山。断岭碧峰出,平沙白鸟闲。南归不厌远,况在水云间。

浙江衲子静无尘,个个庄严服余新。何似乾明能效古,渠知北斗里藏身。

此世示可出,太虚无古今。一尘绝点染,万象罗萧森。白云从何来,舒卷亦无心。流风散远影,花雨释重阴。俄然际碧海,倏尔归遥岑。方来讵可执,已去谁能寻。何人知此意,鱼鸟徒高深。道人乃如许,洒落湘之南。冥鸿岂避弋,倦鹤亦投林。昔年淮泗间,清誉喧佩簪。石塔缝无际,盐官

东海沙田种蛤珧,南烹苦酒濯琼瑶。馔因暂弃常珍变,指为将尝异味摇。珠剖蚌胎那畏鹬,枉呈马甲更名{左虫右兆}。累人口腹吾何敢,惭愧三英喜且谣。

我家湖上面九华,无钱买山山见赊。待栽北牖一坡竹,追配东门千载瓜。

红粉佳人白玉杯。木兰船稳棹歌催。绿荷风里笑声来。细雨轻烟笼草树。斜桥曲水绕楼台。夕阳高处画屏开。

狂愚多苦口,幽远独甘心。言路有馀责,权门无去音。忘忧曾扣易,思古即援琴。此意谁相和,寥寥鹤在阴。

客愁看柳色,日日逐春深。荡漾春风起,谁知历乱心。客愁看柳色,日日逐春长。凭送湘流水,绵绵入帝乡。

落月沉馀影,阴渠流暗光。蚊声霭窗户,萤火绕屋梁。飞幌翠云薄,新荷清露香。不吟复不寐,竟夕池水傍。

江风五月尚飕飕,疑是生寒应麦秋。暑雨不多难望岁,密云虽布转增忧。四方丰歉觇三楚,两载饥寒遍九州。民命久悬仓廪绝,问天何事苦为仇?

不成无语立江滨,事事堪吟句句新。白鹭前身真钓叟,青山今日是诗人。

汉家仪礼盛,名教出诸颜。更见尚书后,能文在子山。

箫鼓却微寒,犹是芳菲时节。分付塞鸿归后,胜一钩寒月。双垂锦幄谢残枝,馀香恋衣结。又被鸟声呼醒,似征鞍催发。

绝代佳人,幽居空谷,绮窗森玉猗猗。小舟双桨,重寻旧约,洞房宛是当时。夜阑红烛暗,黯相对、浑如梦里。旋烘鸳锦,尘生绣帐,香减缕金衣。须信有、盟言同皎日,□利牵名役,事与君违。□君已许,今生来世,两情到此奚疑。彩鸾须凤友,算何日、丹山共归。未酬深愿,绵绵此恨无

四畦芍药间葱花,五月春风便有涯。闾巷萧条生意少,隔墙谁信内官家。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