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亭

独宿大中年里寺,樊笼得出事无心。
寒山梦觉一声磬,霜叶满林秋正深。

作品评述

《湘江亭》是唐代诗人孟宾于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独宿大中年里寺,
樊笼得出事无心。
寒山梦觉一声磬,
霜叶满林秋正深。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孟宾于在湘江亭独自宿居的情景。他身处大中年里寺,寺庙里的樊笼意指尘世的束缚,孟宾于得以摆脱这种束缚,在事务繁忙的环境中保持了宁静、无心的心境。他在冷山中做梦,梦中传来一声钟磬,这声音唤醒了他的心灵,使他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同时,秋日的寒霜使得林中的叶子变得凋零,这景象也呼应了孟宾于内心的冷静和对世事变幻的深刻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孟宾于内心的宁静和对人生的思考。他选择独自宿居在寺庙中,远离尘嚣,以追求内心的宁静。樊笼得出事无心,意味着他摆脱了世俗的束缚和纷扰,心无旁骛。寒山梦觉一声磬,表达了孟宾于在梦中受到精神的触动,这声钟磬可以理解为佛教寺院中的法器,它唤醒了他内心深处的宁静和对超越尘世的渴望。而林中满是霜叶,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与孟宾于内心的冷静相呼应,也传达了对世事变幻的思考。

整首诗意蕴含深沉,通过对宁静与冷静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超越尘世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索。同时,他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相呼应,使诗词更具意境和内涵。整体上,这首诗词给人一种宁静、冷静和超脱尘世的感觉,让人们在喧嚣的现实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和思考人生的深度。

作者介绍

孟宾于,字国仪,号玉峰叟(《江南野录》卷八),连州(今属广东)人。后晋天福九年(九四四)进士(王禹偁《孟水部诗集序》)。曾受孟氏辟,爲零陵从事。南唐时,授丰城簿,迁淦阳令。宋太宗太平兴国中,归老连上(《诗话总龟》前集卷五引《雅言繫述》)。年八十三卒。有《金鰲集》,已佚。《南唐书》卷二三有传。今录诗十首。

诗词推荐

一点青灯人千里,锦字凭谁寄?雁来稀,花落东君也憔悴,投至望君回,滴尽多少关山泪。

海燕双飞意若何,曲梁呕嘎语声多。茅檐不必嫌卑陋,犹胜吴宫爇尔窠。

肃肃清庙,奉祠来诣。格思之灵,如在之祭。克谨威度,载严容南。降福孔皆,以克永世。

将星夜落使星来,三省清臣到外台。事重各衔天子诏,礼成同把故人杯。卷帘松竹雪初霁,满院池塘春欲回。第一林亭迎好客,殷勤莫惜玉山颓。

小草在砌,颜色常好。岂无严霜,先彼长栲。寄言青松,斧斤自从。子不在山,真节安庸。

枝干无皮癢有身,朱房翠户演精神。星垣光射开花地,纶阁香侵视草臣。肘肘紫蕤飞烈日,心心黄粟舞晴尘。何从借取麻姑爪,莫厌爬搔此树频。

一帘芳树绿葱葱,胡蝶飞来觅绮丛。雪白荼蘼红宝相,尚携春色见薰风。

几年不见主人归,及见开时又别离。若也有花无分赏,何如休种满园池。

气无所帅任崩奔,东鹜西驰利欲昏。人事才停机械息,天心无间本真存。

祖道暗相传。始信宗风合自然。动静有无宾主穆,坤乾。上下周流日月鲜。光奕满三千。透骨灵华永不迁。空里结成真玉象,升天。宝易童儿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孤城铁瓮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

天宇澄秋序,凉风夜色微。为怜明月好,不掩白云扉。远火孤村径,邻灯寒女机。砧声欲愁绝,几处赋《无衣》。

灾曜偏临许国人,雨中衰菊病中身。清香一炷知师意,应为昭陵惜老臣。

赠半山翁甚美,责临淄公不轻。大苏肯念旧恶,小宋犹有宿酲。

诗境千梅匝草堂,参军今又课梅忙。悬知句子追群谢,每见乡人说季方。处士骨寒谁得髓,老夫鼻塞尚闻香。诸君摘出惊人语,玉篴横吹入乐章。

几年不上越王台,独立津亭送客回。风卷潮声归海去,云排雨势隔江来。山藏南渡诸陵树,沙涨西兴一岸苔。秋后风光图画里,栏干十二忆蓬莱。

只应王母宴瑶池,宴罢群仙趁醉归。驾凤鞭鸾仍驭鹤,满空风卷羽毛飞。

微月东南明,双牛耕古城。但耕古城地,不知古城名。当昔置此城,岂料今日耕。蔓草已离披,狐兔何纵横。秋云零落散,秋风萧条生。对古良可叹,念今转伤情。古人已冥冥,今人又营营。不知马蹄下,谁家旧台亭。

筑城始议态,寓兵复言攻。二年大江南,兵弋在目中。忧时亦千虑,惟子与我同。诣阙请长缨,终军本儿童。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