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二首

孤枕夜何永,破窗秋已寒。
雨声冲梦断,霜气袭衣单。
利剑摧锋锷,苍鹯缩羽翰。
平生冲斗气,变作泪汍澜。

作品评述

《秋月二首》是宋代诗人孔文仲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孤枕夜何永,破窗秋已寒。
雨声冲梦断,霜气袭衣单。
利剑摧锋锷,苍鹯缩羽翰。
平生冲斗气,变作泪汍澜。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寂寥和悲凉。诗人躺在孤独的枕头上,夜晚似乎永远无法结束。窗户破碎,秋天的寒意已经降临。雨声打破了诗人的梦境,霜气袭击他的孤衣。这里用利剑和苍鹯来比喻诗人的坚强和尊严,但现在它们都失去了锋芒和自由,被迫退缩。诗人平生的斗志和豪情已经化为泪水,涌成了汪洋大海。

赏析:
《秋月二首》通过对孤独、凄凉和无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境遇。诗人以夜晚的孤独和窗户的破碎来象征自己的困境,秋天的寒意则衬托出他内心的苦闷与冷漠。雨声冲破梦境,霜气侵袭衣衫,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心灵的受伤和孤独的现实感。利剑和苍鹯代表了诗人坚强的意志和自尊,然而它们也失去了本来的锋芒和自由,受到了限制和束缚。诗人用“泪汍澜”来形容自己的斗志化作了无尽的泪水,表达了他内心的无奈和悲伤。整首诗情绪沉郁,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孤独,以及对现实困境的反思。

这首诗词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典型风格,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如孔文仲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个人的处境。这首诗词通过对孤独、凄凉和无助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困境和矛盾,以及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作者介绍

孔文仲(一○三八~一○八八),字经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嘉祐六年(一○六一)进士,调余杭尉,转台州推官。神宗熙宁初,以范镇荐应制举,对策力言王安石新法不便,罢归故官。吴充代王安石爲相,召爲国子直讲,以不谙王安石经义,换三班主簿,出通判保德军。哲宗元祐初,召爲祕书省校书郎。三年,同知贡举,事毕还家而卒,年五十一。官至中书舍人。文仲与弟武仲、平仲,皆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黄庭坚以之比苏轼、苏辙,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有文集五十卷,已佚。南宋宁宗庆元四年(一一九八),王?编集孔氏兄弟遗文爲《清江三孔集》,其中文仲诗文爲二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文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本爲底本,连同辑得的集外诗,合编一卷。

诗词推荐

子昂高蹈固家风,诗到后山仍更工。何事栖迟犹五斗,向来推许漫诸公。平生但记逢人说,一洗真成凡马空。今日宦游得此士,知君不类溧阳穷。

茉莉吟余又木犀,碧瑶叶底露金支。从今日日须搜句,莫遣砚池生网丝。

双峨聚首去年冬,知冬还归太白峰。二十里松山色里,天晴时节一枝筇。

野老柴门不惯开,有僧飞锡自天台。前身莫是寒山子,携得清诗满袖来。

木落前山霜露多,手持寒锡远头陀。眼看庭树梅花发,不见诗人独咏歌。

柳色西门路,看公上马时。亦知非久别,不奈自成悲。白发刘宾客,青衫杜拾遗。分留端有待,剩赋竹枝词。

御史帝耳目,监察沿隋唐。台阁迥清风,笔简凌秋霜。澄清一揽辔,驱狸走豺狼。贤哉故安侯,廉介尤刚方。闭门杜系谒,上殿肃朝纲。今侯有祖风,学术尤章章。出拥簿书尘,入薰书傅香。胸襟汉石渠,人物鲁灵光。终然百鸷鹗,不及一鸾凰。奉国信孜孜,问涂何皇皇。往岁金陵辙,前年

绿阴庭院燕莺啼。乡帘垂。瑞烟霏。一片笙箫,风过彩云低。疑是蕊宫仙子降,翻玉袖,舞瑶姬。冰姿玉骨自新奇。看孙枝。列斑齐。画鼓新歌,喜映两疏眉。袖里桃花□雾湿,应不惜,醉金卮。

离披披破骨董,补一孔了又一孔。三竿红日透篱边,看来何止七八重。

舞雩新雨浃公田,水满东溪上下天。行径乍于初见笋,浮舟正好未生莲。弦收裂帛胡琴阙,袖结清风楚舞妍。相国火城光满路,夜归不假玉蟾圆。

高资店里主人婆,万福官人问讯和。安稳在家能几日,别时不似见时多。

青春深处每徘徊,为爱花城锦绣堆。谁似君家奇绝处,坐迎春色入门来。

泰一扶皇运,真人感赤精。更逢端午节,君德万方明。

有虞有宋双重华,两圣一心民一家。绿针剌水农事起,重华愁早从此始。黄云登场万宝秋,重华对天失却愁。二十八年临玉座,太半光阴愁里过。天颜忧喜丞相知,常平使者陈便宜。倡为社仓首建溪,肝江吴札承君师。伯霜仲雪发尔私,支奇雹魃手莫施。活几侲子几冻黎,诏子又孙孙又子。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孤芳未分落人间,故向东风小作难。眼底莫容蜂蝶乱,好留明月趁春寒。

无射吹铜恰四萱,紫微深处粲前星。木行袭庆联三合,火德汉光共一丁。玩鹤怡神资葆毓,闻鸡为善想仪刑。丰年在在歌华黍,鸿鹄高飞万宇宁。

中宵櫂讴发,菰蒲翳明月。月黑色忽行,恐堕蛟龙窟。

延平商阁瞰双溪,神剑光芒冲斗极。

山楹无恶木,但有绿桂丛。幽芳尚未歇,飞鸟衔残红。不见离骚人,憔悴吟秋风。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