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悼怀太子挽歌辞二首(奉诏撰进)

竹马书薨岁,铜龙表葬时。
永言窀穸事,全用少阳仪。
寿夭由天命,哀荣出圣慈。
恭闻褒赠诏,轸念在与夷。
剪叶藩封早,承华册命尊。
笙歌辞洛苑,风雪蔽梁园。
卤簿凌霜宿,铭旌向月翻。
宫寮不逮事,哭送出都门。

作品评述

《赠悼怀太子挽歌辞二首(奉诏撰进)》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首诗词是为了悼念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唐太子李治而写的。

诗词的内容主要是描述了太子李治的去世和他的葬礼,以及诗人对他的思念和悼念之情。诗中提到了太子李治年幼时和作者的童年友谊,他的早逝让作者感到惋惜和伤痛。诗人将太子李治的寿夭视作是天命的安排,而他得到的荣誉则是出于父皇的慈爱。

诗词以悲伤的情感贯穿始终,表达了作者对太子李治的深深怀念之情。他叙述了太子李治的早逝,以及他受到朝廷褒赞并葬于太庙的典礼。诗中还描绘了葬礼的场景,有风雪蔽掩的梁园,有冰凌的卤簿,有铭旌向月的景象。通过这些细节,作者对太子的离去和葬礼给予了深切的哀思和悼念。

整首诗词以平仄韵律为基础,行云流水地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通过描述太子李治的寿夭和他的荣誉,诗人展示了他对太子的爱护和敬意。这首诗词既展示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伦理观念和价值观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是一首充满深情和悼念的作品,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打动人心的言辞,表达了作者对太子李治的无尽思念和哀悼之情。

作者介绍

白居易,字乐天,下邽人。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元和初,对制策,入等,调盩厔尉、集贤校理,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贊善大夫。以言事贬江州司马,徙忠州刺史。穆宗初,徵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復乞外,歷杭、苏二州刺史。文宗立,以祕书监召,迁刑部侍郎。俄移病,除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拜河南尹。开成初,起为同州刺史,不拜,改太子少傅。会昌初,以刑部尚书致仕。卒赠尚书右僕射,谥曰文。自号醉吟先生,亦称香山居士。与同年元稹酬咏,号元白;与刘禹锡酬咏,号刘白。《长庆集》诗二十卷,后集诗十七卷,别集补遗二卷,今编诗三十九卷。

诗词推荐

满城罗绮拖春色,几处笙歌揭画楼。江上有家归未得,眼前花是眼前愁。

潮来逐潮上,潮落在空滩。有来终有去,情易复情难。肠断肠中子,明月秋江寒。

尊临四海圣明君,步步毗卢顶上行。自己法身只者是,巍然千古振佳声。

经过二郡逢贤牧,聚集诸郎宴老身。清夜漫劳红烛会,白头非是翠娥邻。曾携酒伴无端宿,自入朝行便别春。潦倒微之从不占,未知公议道何人。

年才二十众知名,孤鹤仪容彻骨清。口传天语来人世,却逐祥云上玉京。

比夕皆佳月,几年无此期。亲朋方战蚁,而我自驱羸。夜作银河隔,明当玉树窥。犹须发高咏,于以慰以思。

青春欲去不可留,白日欲落花含愁。银鞍白马分明别,故苑夫容伤素秋。不惜红颜坐凋歇,可怜君恩难再得。夜簟香销巫峡云,寒衣泪落秦关雪。掩却青铜镜,不忍生尘埃。且留兰膏烛,有心莫成灰。风吹蓬枝往复回,去年团扇今年开。小物无情尚如此,何独君恩无去来。买赋无黄金,挑丝

篮舆来自石苍路,喜得幽人陪杖屦。应是山灵泽旱苗,不关居士随轩雨。

曲邪除尽不疑猜。昔日公输巧制来。正是得人轻借力。定然分别栋梁材。

宜春果结洛阳枝,正遇耆明会客时。更引轻舟倚芦岸,香秔鲜脍雅相宜。

青衫未白首,已叹掩新阡。哭别自今日,书来才去年。功因钟鼎记,名赖友朋传。平昔围棋笑,临枰更泫然。

欲寿人之情,而仁独也正。有能用其力,尽性以致命。公诚格物意,心静无不敬。却笑彼谈仙,区区较功行。

伐国曾闻用女戎,忍留妖丽汉宫中。如知褒姒贻周患,须信巫臣为楚忠。青冢不遗芳草恨,白沟那得战尘空。解移尤物柔强虏,延寿当年合议功。

江南春尽尚春寒,添尽征衣独掩关。日暮酒醒闻谢豹,所思多在水云间。

兵辱我。戟丛中谁解祸。辩如锋。木和同是夏公。今清脱。兔日乌同作活。底然香。谢恩人鱼鼓张。

萧洒园池上,依然一故庐。苍苔封曲迳,老鹤伴閒居。计拙身还逸,颜酡鬓任疎。日长无个事,穷达儘教渠。

闻说羌戎出塞行,征人才听泪交横。三秋霜气先时至,万里乡心半夜惊。子野踞床思逐弄,季长卧邬亦牵情。阕终更想关山月,不惜新辞记旧声。

井花新抻白芙蕖,坐看纷纷脱雪肤。自拾落英浮水面,玉舟撩乱满江湖。

唤醒三影燕支魂,一枝半树专黄昏。江南暗香郁不住,霜风吹入罗浮村。疏枝不入辋川画,暗香不到东山棋。云阶一枕梨花梦,参横月落无人知。

传心悟。中堪睹。婴娇并女姹。会封门户。灭更虫销,木相交做。事绝,财不觑。内个中主。从识汝。升火降自是,丹阳坚固。往与今来人,谁肯慕。子明通玄路。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