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望岷峨天一方,谁教地险绝遐荒。

出自宋代郑清之的《奉题蜀邸五云西岷峨保障》

出自宋郑清之的《奉题蜀邸五云西岷峨保障》

拼音和注音

xī wàng mín é tiān yī fāng , shuí jiào dì xiǎn jué xiá huā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天一:1.谓与天合而为一。2.星名。3.神名。4.太岁的别名。

一方:1.一边。多指远处。《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郑玄笺:“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司马贞索隐:“方犹边也,言能隔墙见彼边之人。”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宋范成大《送王仲显赴琼筦》诗:“十年五别岁月老,一方万里音尘稀。”2.一处。指所居住的地方。《诗·小雅·角弓》:“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於己斯亡。”郑玄笺:“无善心之人,则徙居一处怨恚之。”《西游记》第六五回:“经上言三千诸佛,想不是在一方;似观音在南海,普贤在峨眉,文殊在五台。”清顾炎武《与人书》之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3.一个方面;一带地方。《汉书·终军传》:“臣年少材下,孤於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南齐书·竟陵王子良传》:“齐有天下日浅,恩洽未布,一方或饥,当加优养。”宋欧阳修《乞奖用孙沔札子》:“其养练士卒,招抚蕃夷,恩信著於一方,至今边人思之。”《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所以一方惧怕,每年用重价购求一人,赤身绑缚,送到庙中。”陈沂《奔袭刘黑七》:“我这下子活捉了他,不仅为我们这一方的老乡们除了害,我还可以立一个特等功。”4.指物的一部分或事的一方面。《周礼·考工记·鲍人》:“信而直,则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则是一方缓、一方急也。若苟一方缓、一方急,则及其用也,必自其急者先裂。”《晋书·刑法志》:“理者,精玄之妙,不可以一方行也;律者,幽理之奥,不可以一体守也。”宋曾巩《请近更官制如周官六典为书札子》:“况於时异事殊,而可以胶於一方之説,泥於一偏之跡哉?”5.一种;一类。《慎子·民杂》:“是以大君因民之能为资,尽包而畜之,无能去取焉。是故不设一方以求於人,故所求者无不足也。”《淮南子·精神训》:“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高诱注:“方,类也。”《西京杂记》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之艺,居接士之馆。”6.犹言一种方法。《吕氏春秋·君守》:“今之为车者,数官然后成。夫国岂特为车哉,众智众能之所持也,不可以一物一方安车也。”高诱注:“方,道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养气》:“虽非胎息之迈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7.一种配方或药方。《南齐书·虞悰传》:“悰善为滋味,和齐皆有方法……上就悰求诸饮食方,悰秘不肯出。上醉后,体不快,悰乃献醒酒鯖鮓一方而已。”《西游记》第七九回:“朕得一疾,缠绵日久不愈。幸国丈赐得一方,药饵俱已完备,只少一味引子。”8.指东西南北四方之一。唐李贺《北中寒》诗:“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9.数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唐曹松《碧角簟》诗:“八尺碧天无点翳,一方青玉絶纤尘。”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你下山去俗人家沽一壶酒,买一方肉。”元曾瑞《留鞋记》第四折:“将绣花鞋一隻、香罗帕一方,揣在小生怀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湘事记·军事篇二》:“其时都督印信未刊,随取草纸一方,上书都督焦临时命令,委任某为标统,某为营官,下盖四正小印。”臧克家《罪恶的黑手》诗二:“有的把巧思运入一方石条的花纹,有的持一块木片仔细地端详。”10.数量词。用于田地、土地。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榆白杨》:“种榆法:於其地畔种者,致雀损穀;既非丛林,率多曲戾;不如割地一方种之。”唐王建《上田僕射》诗:“一方新地隔河烟,曾接诸生听管絃。”宋张载《经学理窟·周礼》:“井田亦无他术,但先以天下之地棋布画定,使人受一方,则自是均。”11.数量词。指一个方形,犹言一片。唐李端《送从叔赴洪州》诗:“后夜相思处,中庭月一方。”唐刘禹锡《生公讲堂》诗:“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12.宋代《方田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见《宋史·食货志上二》及《文献通考·田赋四》。13.一面。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鲁迅《集外集拾遗·关于知识阶级》:“至于诸君,是与旧的不同,是二十世纪初叶青年,如在劳动大学一方读书,一方做工,这是新的境遇。”14.指事务上相对的两个方面之一。孙中山《民族主义》第四讲:“在战争的两方面,一方叫做协商国,一方叫做同盟国。”15.一万的隐语。详“一干一方”。

险绝:险绝xiǎnjué极险,山势险绝。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原诗

西望岷峨天一方,谁教地险绝遐荒。

皇风已喜浑无外,国势那须别有疆。

黄鹤盘空飞不过,金牛拔地去何长。

汉庭四海皆臣妾,一曲歌风未忍忘。

诗词推荐

永日荒园独荷锄,草根藤蔓喜无余。谁怜仲举平生志,却学齐民种树书。

别路知何处,离肠有所思。登楼望城远,摇橹过江迟。断岸烟中失,长天水际垂。此心非橘柚,不为两乡移。

我不见君死,直疑君固生。赋诗无所寄,始复为失声。鸡窗已三号,不但当既鸣。恍云秋之中,取酒相与倾。坐有馈生鱼,欢言事煎烹。饮我谓杯小,何翅一再行。落月落未落,犹疑见鲜明。已焉觉梦尔,起坐神未平。沧波渺万里,底处寻骑鲸。怅望莫子语,徘徊空思盈。

重禄轻身日,清资近故乡。因知送君后,转自惜年芳。远水分林影,层峰起鸟行。扁舟此中去,溪月有余光。

遥知画舫舣江隈,寒勒梅花未得开。唯有山堂红烛下,至今繁艳傍尊罍。

湘山不为高,湘水未为远。湘城几何家,湘景无不挽。滕侯宅虽早,郭圃市之晚。纡余直陂陁,突兀对偃蹇。登临适正昼,亭榭惬深稳。诗材浩无穷,画手羞用本。虽然倏变化,正以发关键。

未从名宦两蹉跎,可但诗狂与酒魔。紫陌尘埃日驰逐,青楼灯火夜经过。当时豪纵年方少,今日疏慵病更多。唯见凭栏复攲枕,往来方寸奈情何。

此地知何处?扁舟系小亭。孤村低卧水,野屋大于瓶。却少犁锄乐,尚余锋镝腥。白头万里客,仰愧老人星。

再降微之与牧之,依然记得转轮时。玭珠作性收圆业,银粉流香畅艳辞。紫凤占祥群玉府,金莺栖尽好花枝。宜公正是青春日,两鬓光华未染丝。

相逢执手也踟蹰。立斯须。话区区。借问来时,曾见那人无。忍泪啼痕香不减,虽少别,忍轻辜。霜风摇落岁将徂。景凋疏。恨萦纡。过尽行云,我在与谁居。一掬归心飞不去,层浪叠,片蟾孤。

从来性,本来命。无形无质怎生惺。*哩,哩*。汞中明,铅中莹。霞光里面通贤圣。*哩,哩*。

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仓黄不负君王意,独有虞姬与郑君。

悟个不生不灭。更不许、拈花摘叶。兴则高歌,醉眠芳草,梦游仙阙。有时苦劝人人,莫呀我、叮咛切切。走骨行尸,贪财恋色,枉消年月。

二年峡内厌羁束,此日江湖欣渺茫。炯炯晴鸥明晚色,悠悠残日动波光。远眸尽处即他境,叠嶂痕边仍旧乡。自是望乡须泪落,不缘风树使心伤。

深春风日净,昼长幽鸟鸣。仆夫前致词,门有白面生。摄衣相问讯,解带坐南荣。端志见眉睫,苦言发精诚。因出怀中文,调孤词亦清。悄如促柱弦,掩抑多不平。乃言本蜀士,世降岷山灵。前人秉艺文,高视来上京。曳绶司徒府,所从信国桢。析薪委宝林,善响继家声。何处翳附郭,几人

犬熟护邻房。

忽起地仙兴,飘然出旧山。于身无切事,在世有馀闲。日月浮生外,乾坤大醉间。故园华表上,谁得见君还。

楚客近添兰九畹,渭川新长竹千寻。叵堪多病侵豪气,犹喜长閒契宿心。满眼图书吾事定,杜门香火佛缘深。海波倒立风霆峻,未省鱣鲸竟陆沉。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

诗瘦知春瘦,时乖抑命乖。病过三日雨,门掩半扉柴。不面何曾久,於心便有怀。端能暮出否,溪水减南涯。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