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雪晴书事

消尽琼瑶云驭归,余寒犹复助风威。
垂帘渐学秋霖滴,满地犹疑夜月辉。
冻壤相和开荜户,流澌半释拥苔矶。
可怜乌鹊饥无食,日暮空林何所依。

作品评述

《和人雪晴书事》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消尽琼瑶云驭归,
余寒犹复助风威。
垂帘渐学秋霖滴,
满地犹疑夜月辉。
冻壤相和开荜户,
流澌半释拥苔矶。
可怜乌鹊饥无食,
日暮空林何所依。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雪后晴朗的景象,表达了孤鸟无食、日暮无依的凄凉之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抒发了自己对生活困苦、孤独无助的愤慨和哀怜之情。

赏析:
首联“消尽琼瑶云驭归,余寒犹复助风威。”运用了形象的描写,表达了雪后云彩消散,凛冽的寒风更加强劲的意象。这里的“琼瑶云”形容雪花,通过“消尽”一词,表达了雪花渐渐融化的景象。下联“垂帘渐学秋霖滴,满地犹疑夜月辉。”则以“秋霖滴”来比喻雨滴,形容雪花融化后的落水声。整个联句描绘出雪后的清新景色和温暖的气息。

接下来的两句“冻壤相和开荜户,流澌半释拥苔矶。”通过描绘土地解冻的景象,表达了大地回春的喜悦和春天即将来临的希望。这里的“荜户”指的是紧闭的门窗,而“苔矶”则指的是被冰封的岩石。整句表达了大地解冻的情景。

最后两句“可怜乌鹊饥无食,日暮空林何所依。”以乌鹊为形象,描绘了鸟儿在寒冷的冬季难以觅食的困境,以及日暮无依的凄凉景象。这里的“空林”象征着无人居住的荒凉之地,强调了孤独和无助的心境。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困境的思考。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深沉而含蓄,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流连儿女意,香满曝衣楼。

百尺危桥跨彩虹,快输白浪入晴空。眼惊巫峡江山近,身在苏仙诗句中。

诗酒论交几岁寒,更无我辈瓮虀酸。剧谈公每掀髯笑,伟干人皆仰面看。纵使未前乙夜席,何妨暂作甲科官。祖风雅肖香山白,白玉堂登未是难。

吾家兄弟笃天伦,晚景怡怡仅两人。门户相依杏阴旧,藩篱不隔棣华春。难逢燕夜如今日,回愧鳞年以次身。造物倘容顽健在,愿为老栎伴庄椿。

叶底青青杏子垂。枝头薄薄柳绵飞。日高深院晚莺啼。堪恨风流成薄幸。断无消息道归期。托腮无语翠眉低。

竹垣向里辟新池,径曲门迂去每迟。鸟弄落花人未到,鱼吹新荇月先知。天边客梦何时醒,江上归舟此日移。唤起巢由作宾主,不知身在帝尧时。

袖里之书辱见捐,细看知是我行年。家徒四壁将何赠,乞与两诗赊卦钱。

江汉云鸿遇,星霜电骥驰。同朝更同幕,相好更相规。肯托贤郎人,追伤益友谁。哀辞千里寄,相者为歌之。

先生风骨天与清,孤松野鹤何瘦生。胸中落落笥五经,大篇短章笔纵横。壮年文场诸老惊,俯仰世故双鬓星。万事不理诗自鸣,笑视轩冕秋豪轻。市者争利朝争名,著脚往往遭讥评。先生四五官神京,又复归去鸿冥冥。台家急贤理不应,况复寮旧离觞倾。先生自喜得此行,禄粟可已啼号声。

昔建经离乱,烦公出拊循。鲁宫恢故宇,蔡卒即吾人。薏苡何伤我,甘棠尚在民。悲哉元日招,当宁记名臣。

二月草堪爱,一番芳意还。远迷天泱泱,低隐雉斑斑。细雨鲜原润,东风古道閒。王孙归定否,持问桂枝山。

秋光明媚似春光,重九尊前草树香。可记前年宝藏寺,西山暮雨怨吴郎。

紫帽之峰兮高且巍,白云一片兮空依依。我有兄兮在海湄,三月不见兮使我心悲。

冠裳已葬海虞峰,竹下茶瓯不复同。华表人归身是鹤,葛陂仙去杖成龙。七星桧老瑶坛静,午夜猿悲蕙帐空。徒遣友朋怀远致,驿亭惆怅立西风。

霜堕群林空,一啸千岩静。耿耿殊有情,劳生发深省。抱子攀危条,清兴在高远。一点钟爱心,业风吹不断。

若论此事,何必多言。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离娄行处浪滔天。

春山如春草,春来无不好,况是香炉峰,百叠烟屏围五老。嘤嘤历历谷鸟哀,朱朱粉粉山花开,芙蓉削山紫雾上,瀑布倒泻青天来。船头春山重回首,世上虚名一杯酒,李白雄豪绝妙诗,同与徐凝传不朽。明日移舟过洞庭,兰花斑竹远沙汀,摩挲老子双愁眼,细看君山一点青。

院静槐阴似水,雨余蝉语先秋。熟残梅子无人打,金弹满红沟。又送行人归去,谁怜倦客淹留。画船旗鼓江南岸,人倚夕阳楼。

万骑巡游遍,千帆破浪轻。射蛟江水赤,教战越人惊。山转楼船影,岸催连弩声。祈招无为赋,酣寝尽平生。〈浦上积水,相传汉武教楼船于此。〉

才入禅林便懒还,众峰深壑共孱颜。楼台冷簇云萝外,钟磬晴敲水石间。茶版手擎童子净,锡枝肩倚老僧闲。独孤房相碑文在,几认题名拂藓斑。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