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唐岑参的《潼关镇国军句覆使院早春,寄王同州》
拼音和注音
rú shēng yǒu cháng cè , bì kǒu bù gǎn yá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闭口:合上嘴不讲话,也比喻不发表意见:~不言。
敢言:敢于进直言。冒昧陈述。
不敢:1.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做某事。2.谦词,不敢当。3.不要。
长策:长策chángcè上策;万全之计;效用长久的方策治国安邦之长策。长鞭。
儒生:指遵从儒家学说的读书人。后来泛指读书人。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原诗
胡寇尚未尽,大军镇关门。旌旗遍草木,兵马如云屯。圣朝正用武,诸将皆承恩。不见征战功,但闻歌吹喧。
儒生有长策,闭口不敢言。昨从关东来,思与故人论。
何为廊庙器,至今居外藩。黄霸宁淹留,苍生望腾鶱。
卷帘见西岳,仙掌明朝暾。昨夜闻春风,戴胜过后园。
各自限官守,何由叙凉温。离忧不可忘,襟背思树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