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林子(三首)

珠袍年少子,名冠羽林中。
独佩流星剑,双悬明月弓。
陪游向何处,还入华清宫。
¤

作品评述

诗词《羽林子(三首)》是明代徐有贞创作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珠袍年少子,名冠羽林中。
独佩流星剑,双悬明月弓。
陪游向何处,还入华清宫。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年轻的羽林子(古代宫廷禁卫队成员),他身穿珠袍,是羽林中的杰出人物。他独自佩戴着流星剑,双手持着明月弓。诗中提到他陪同别人游玩,但最终他还是要回到华清宫。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珠袍年少子、羽林中的名头、流星剑和明月弓,以及他的游玩和回归华清宫的情节,展现了明代时期的宫廷氛围和禁卫队的英勇形象。

首先,珠袍年少子的形象彰显了他的身份和地位。珠袍是明代官员的服饰,显示出他的高贵和光荣。他名冠羽林中,说明他在这个禁卫队中享有盛誉。

其次,流星剑和明月弓是他身上的武器。流星剑象征着他的勇猛和剑术的高超,显示出他作为羽林子的精英成员的能力。明月弓则展示了他在射箭技艺上的卓越表现。

接着,诗中提到他陪游向何处,暗示他参与了某种游玩或活动。然而,最终他还是要回到华清宫。这里的华清宫是明代皇宫中的一处重要场所,表示他的归属感和对宫廷的忠诚。此外,回归华清宫也可能意味着他的责任和使命,他需要继续履行羽林子的职责。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羽林子形象的描绘和情节的展示,表达了作者对明代宫廷和禁卫队的赞美,以及对勇敢、忠诚和使命的崇敬。同时,诗中运用了具象的描写手法,使得读者可以形象地感受到羽林子的英勇和威严。

作者介绍

徐有贞(1407~1472)初名珵(chéng),字元玉,号天全,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祝允明外祖父。宣德八年进士,授翰林编修。因谋划英宗复位,封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掌文渊阁事。后诬告杀害于谦、王文等,独揽大权。因与石亨、曹吉祥相恶,出任广东参政。后为石亨等诬陷,诏徙金齿(今云南保山)为民。亨败,得放归。成化初,复官无望,遂浪迹山水间。书法古雅雄健,山水清劲不凡,撰有《武功集》。

徐有贞的生平

  徐有贞(1407年6月16日—1472年8月19日),汉族,生于明成祖永乐五年五月十一日(1407年6月16日),卒于宪宗成化八年七月十五日(1472年8月19日),年六十六岁。宣德八年(1433)登进士第,选庶吉士,授编修。他身材短小精悍,多智数,喜功名,凡天文、地理、兵法、水利、阴阳、方术之书,无不研究。英宗正统二年(1437)进为侍讲。正统七年(1442)疏陈兵政五事(便是其著名的《武功集》),帝善之而不能用。

  正统十四年,历史上发生了著名的“土木之役”事件,郕王(即后来的代宗)面对也先的威胁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徐珵根据星象变化,别出心裁地建议将都城南迁,这一荒诞不稽的建议,遭到群臣的讥笑和反对。徐珵的名声大坏,致使多年未得晋升。懊丧之余,他转而大肆奉承阁臣陈循,又通过收买于谦的门生,求于谦为他在代宗面前美言和推荐,意欲担任国子监祭酒,代宗听说是徐埕,便鄙夷地说:“就是那个建议南迁的徐珵吗?此人心术不正,任国字监祭酒之职岂不败坏了诸生的心术!”后来,徐珵在陈循的劝说下,将名字改为徐有贞。

  景泰三年(1452),徐有贞升为右谕德。当时,黄河在沙湾一段决口已有7年,一直治理不好。群臣一致推荐徐有贞治河。于是,他被擢为左佥都御史,负责治河大计。经过对实地详细的勘察,他提出了置水闸、开支流、疏通运河三条措施,并积极组织大量民工,亲自督率工程建设,终于消除了水患。徐有贞因治河有功,被进为左副都御史。

  天顺元年(1457)正月,代宗病重,将军石亨和张軏密谋迎英宗复辟,徐有贞好功名,参与石亨和张軏的活动,辅助英宗复辟。天顺元年正月,授兵部尚书,三月,封武功伯兼华盖殿大学士(宰相),掌文渊阁事。赐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锦衣卫指挥使。 在英宗复位前,徐有贞一直感觉自己屈居于谦之下,政治抱负不得而展,因此与于谦结怨。英宗复辟后,徐有贞等就立即把于谦,王文等下狱。当时政局左右于皇权的归属。徐有贞诬陷于谦意欲迎立襄王世子,唆使百官上奏。英宗本来还无意杀掉于谦,回复说“谦实有功”,确实,于谦在土木堡之变中挽救了大明王朝,是个大大的功臣。徐有贞又说“不杀于谦,此事无名”,指复辟师出无名。英宗无奈,只好下令收押。狱中,有人说于谦谋反,查无实据。于谦自己也说过“召藩王非金符不可,符藏内府,岂外庭所能得”,很好地击碎了徐的诬陷。徐有贞答复说“虽无显迹,意有之”正是这句话,杀了一代忠臣,也成就了徐有贞的千古骂名。徐有贞的这句名言被后人提炼成了更加精练的两个字“意欲”成为足于秦桧杀岳飞的“莫须有”相提并论的冤案。

  徐有贞独掌大权后,与石亨、曹吉祥展开了统治阶级内部的明争暗斗,相互倾轧。最后,徐有贞在石、曹等人的一再诬告下,被英宗流放到金齿(今云南保山),削职为民。 天顺四年(1460),石亨罪发被杀,徐有贞才被允许回到家乡闲居。他一心盼望再得英宗重用,天天观察天象,自称将星位于吴,常挥动铁鞭起舞,等待佳音的到来。不久,闻得吴地将军韩雍因出征两广而立功,徐有贞才颓丧地扔掉铁鞭叹道:“想不到天象应在这小子身上。”从此,他浪迹于山水之间,十余年后病逝。著有《武功集》。

  徐有贞久仰宜兴山水佳丽,尤其钟爱善权胜景。晚年受到削职处分回到吴县老家后,终于有暇,立即经三百里水路前来宜兴游览。先后游玩了善权洞景、善权寺庙及周围山清水秀的优美环境,连夜创作了《游善权寺二首》,又在宜兴会晤了老朋友,畅谈修缮善权寺事宜,并欣然答应善权寺修复大功告成后,一定作文记述。后来,善权寺修葺一新后,徐有贞得知该喜讯,随即撰写了《善权寺碑》,碑文一直留传至今。

  徐有贞无子,有九女,有三甥最著,一为魏校,一为祝允明,一为蒋焘,焘夭殁,年仅十四。

徐有贞的书法特色

  徐有贞善书法,长于行草,小行书尤为精妙,下笔尖峭,捺笔重按,间露章草遗意,笔法瘦劲豪放,得力怀素、米芾神韵,力求变化,有自己的风貌。清顾复评其书云:“武功早年书学褚,有不胜绮罗之态。中年学王,出规入矩,古色苍然。晚年豪放纵逸,谓之学怀素,又谓之学元章”。传世作品有《别后帖》书札,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弟子吴宽、外孙祝允明均受其亲自指教、提携,成为“吴门书派”的中坚,在诗文书画诸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诗词推荐

翼戴三朝冕有蝉,归来今作地行仙。且看宫阙萧何第,未泛江湖范蠡船。老境已怜周尚父,庆门方似汉韦贤。一杯仰祝椿松寿,岁岁流觞八日前。

我昔曾游庐岳顶,欲上青天凌倒景。山中白云如白衣,片片飞落春风影。云晶晶兮花冥冥,万壑尽送洪涛声。恍然坐我沧海上,金银楼观空中明。上清真人笑迎客,夜然桂枝煮白石。手持凤管叫云开,虎咆龙吟山月白。明发邀我升东峰,导以绛节双青童。天鸡先鸣海出日,赤气照耀金芙蓉。

云台玉局旧曾谙,回首茅山亦再监。惟有毫祠尤久任,白头三度入冰衔。

条山苍,河水黄。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冈。

湘潭之洒今稍薄,粉白水清亦不恶。百钱换得一斗归,复此悠然纵杯酌。醉中衡华皆秋毫,肯复刺眼事锥刀。层林密叶风力豪,钧天震音春台高。

崿嶂洞阴窅,嶕峣郁千寻。不有不测渊,蜿蜒伏萧森。作霈待时举,妙化通天心。六锁度灵钥,综御归龙吟。

一尉何曾及布衣,时平却忆卧柴扉。故园柳色催南客,春水桃花待北归。

青青一寸松,中有梁栋姿。天骥堕地走,万里端可期。世无阿房宫,可建五丈旗。又无穆天子,西征燕瑶池。才大古难用,老死亦其宜。丈夫恐不免,岂患莫己知。公如松与骥,少小称伟奇。俯仰自廊庙,笑谈无羌夷。清朝竟不用,白首仍忧时。愿斩横行将,请烹乾没儿。言虽不见省,坐折

爽气朝来卒未阑。可能着我屋千间。不须拄笏望西山。柳外霎时征马骏,沙头尽日白鸥闲。称心容易足君欢。

天地无终穷,万物乃刍狗。勿夸杏为梁,何如甕作牖。昔闻巢氏民,仁义亦奚有。蠢蠢不识知,居居自醇厚。今来丰屋士,文法困绳纽。力竞蝜蝂虫,计生养狙叟。谁家甲第巍入云,何人鹑衣不掩肘。岂知鬼瞰因高明,安得春阳到穷蔀。蜗庐能几何,蛮触胜亦负。忆我柴桑翁,荒宅十馀亩。

口朝鼻孔无空过,眼盖胡须有古风。信彩骨头花十八,等閒掷出满盆红。

沈侯笔力鼎可扛,左手截取吴淞江。折流来此一尺枕,指麾巨鳄回涛泷。平生性不好长物,举以遗我嗟无双。呼儿快取蕲备簟,扫除尘榻移当窗。随眠置我丘壑里,始信孙郎真枕水。我生不出长安城,四十二年尘涴耳。领君此枕何潇然,睡起醒心如一洗。

贯凤团花巧施设,黑漫漫地转希奇。做教底板坚宾著,自有傍人彩画伊。

楼台弹指顿时开,活水灵苗遍地栽。无尽苍生无尽愿,一花应现一如来。

夜寒枕席跳霰珠,夜深我睡霰亦无。未晨仆起萦炊火,怪见满地琼瑶铺。我行至此不得止,但倚红酒为先驱。路逢十店九闭户,苦寒正自无薪刍。终然著地即化去,造物何用劳工夫。前山欲融未融处,玉龙浮动青珊瑚。藤梢竹刺时点缀,寒食野花栖路隅。小车行雪真有益,平生看画无此笔。

非窦太皇崇老子,呵公孙子诧周公。汉廷可是无骁勇,刺彘须烦九十翁。

孰不为邦,孰守其乡。如被锦衣,昼行辉煌。侯曰上恩,曷敢弭忘。何以报之,俾民向方。

梅蕊何曾见,诗筒已再开。如怜今岁尽,唤起好春来。咫尺花当动,侵寻老故催。不知荣悴阅,更得几何回。

武德门前颢气新,雪融鸳瓦土膏春。夜来梦到宣麻处,草没龙墀不见人。

每欲寻君千万峰,岂知人世也相逢。一瓢遗却在何处,应挂天台最老松。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