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

碧幕霞绡一缕红。
槐枝啼宿鸟,冷烟浓。
小楼愁倚画阑东。
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
梦魂飞不到,楚王宫。
翠绡和泪暗偷封。
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作品评述

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翻译及注释

翻译
碧蓝天上丝罗般的彩霞染成一抹艳红。槐树枝头,宿鸟呼朋唤侣,暮霭冷烟渐渐浓。我斜倚画栏发愁在小楼东。月色凄清朦胧,透过游曳的碧云,晚风传来一阵阵哀怨的笛声。
往事都已成空。屈原忧国的忠魂无法飞到楚王官。我试将绿丝帕染满血泪,暗暗装封。可是江南如此辽阔,上哪儿寻觅一只鸿雁,为我捎信飞入九重宫。

注释
1、碧幕:碧绿的天幕,指碧空。古人谓天为幕,谓地为席,故曰碧幕。
2、霞绡(xiāo):古人或以霞喻红绡,或以红绡拟霞。绡,丝帛。唐·温庭筠《锦城曲》:“江风吹巧剪霞绡,花上千枝杜鹃血。”
3、宿鸟:归巢栖息的鸟。
4、画阑(lán):有彩绘的栏杆。
5、楚王宫:借指宋王朝的宫廷。
6、翠绡:指用彩绡作信笺。
7、征鸿:远飞的大雁。

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赏析

  词的上阕写景,词人营造出一种凄凉、哀婉的气氛,借以烘托自己内心的悲哀和冷寂。“碧幕霞绡一缕红。”日近西山,夜幕即将降临,轻绡一样的彩云穿透蓝色的天空,投下一缕红色的霞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样美丽的景色不禁让人心生哀愁、留恋。

  “槐枝啼宿鸟,冷烟浓。”残霞渐渐消散,暮色苍茫,夜里投宿在槐树枝头上的鸟儿啼叫着。暮色中本就冷烟浓密,鸟儿的啼叫声更增添几分凄凉。“冷”字不仅指秋天薄暮时天气微冷,还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冷寂和愁绪。

  作者怀着满腹愁绪倚在画阑之东,看月亮缓缓升起。黄昏的月光凄迷朦陇,远处的笛声穿透碧云风传来。一个“愁”字写出词人的满腹惆怅。黄昏时分,月儿初升,薄暮还未消散,月光透过云层照向大地,凄冷、模糊。“黄昏月,一笛碧云风”描绘出一幅凄凉、寂静的图画。南朝诗人江淹有“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的诗句,所以“碧云风”应暗含有“佳人”之意,只是这里的“佳人”是词人政治上的知己。

  下阕开始抒情,词人心中的忠愤之气仿佛呼之欲出。当年作者多次向宋孝宗上书均无果。虽然一片忠心如石沉大海,但是陈亮的救国雄心却并没有随之湮灭,他依然怀着一腔赤诚,希望为复国大计做一番事业。

  “梦魂飞不到,楚王宫。”此处作者以屈原自比。当年楚怀王听不进忠臣屈原的进言,放逐屈原,如今的宋孝宗一如当时的楚怀王,无视贤良,重用奸佞之臣。尽管如此,词人还是想去见他,想向他款款陈情,再进忠言。可是梦魂怎么能穿越千里,到达他的身边。

  “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据《丽情集》记载,唐代御史裴质曾与成都官伎灼灼感情甚笃。后来,裴质被召回朝中之后,灼灼用软绡收集了自己的眼泪寄给他。此处词人自喻为灼灼,想用翠绿色的软绡收集自己的眼泪,寄给皇帝,以让他知晓自己的一片赤诚忠心,却不知道应该差谁去寄。

  江南大地虽然非常辽阔,但是作者却无法找到一只可以寄书的鸿雁。鸿雁传书是一个典故,据《汉书·苏武传》记载,汉朝使臣为了诈骗匈奴单于,告诉他汉廷知道苏武还活着,因为他曾让大雁带回过书信。此处词人说找不到可以寄书的鸿雁,实际上是慨叹无人能将他的一腔忠心和北伐之志告诉皇帝。

  朝廷苟安江左,满怀爱国之志的陈亮却元用武之地。在他写给吕祖谦的一封信中有这样一句话:“每念及此,或推案大呼,或悲泪填臆,或发上冲冠,或拊掌大笑。”其内心的抑郁不平,溢于言表。这首词多处用典,作者借助典故说出了自己内心深处不能直说的情感。

  全词以美人相思自喻,表达作者对孝宗的一片忠忱。他格外希望孝宗能成为恢复中原、统一神州的中兴之主,可是“往事已成空”,朝廷苟安自保,忠言不被采纳,作者和泪陈词,但君门九重,朝臣梗阻,因而无法传到深宫。永康距临安非遥,词中屡言梦魂不到,江南水阔,征鸿难觅,在于表明作为一介布衣的爱国志士,与朝廷之间隔着多少无形的障碍,要实现报国之志,还有很遥远的路要走。

  在中国历史上,由于外患频仍,皇帝昏庸,“文死谏,武死战”,留下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也铸就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精神,难能可贵的是:陈亮既不是文臣,又不是武将,不过一介布衣,一个小小老百姓,多次向皇帝上书,不被采纳,依然初衷不改,在词章里表达那种输肝沥胆的血泪忠诚和忧患意识,就连南宋朝廷的衮衮诸公也无几个人能做到,无怪作为词坛领袖兼封疆大吏的辛弃疾也对他钦佩不已。

小重山·碧幕霞绡一缕红创作背景

  中原河洛之地被金军占领多年,南宋王朝却苟且偷安,无心举兵北伐。宋孝宗与金和谈后,陈亮上书《中兴五书》,之后又多次上书,向孝宗陈述复国策略。朝臣为了一己私利纷纷攻击他,称他为“狂怪”。在长期不得重用后,词人的一腔报国之热情依然像汹涌的波涛,使其内心无法平静。这首词抒发的就是他无处安放的爱国心。

作者介绍

陈亮(一一四三~一一九四),字同甫,号龙川,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早年尝考古人用兵成败之迹,着《酌古论》,知州周葵礼爲上客。孝宗干道中婺州以解头荐,补太学博士弟子员,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归。淳熙五年(一一七八),更名爲同,六次诣阙上书,极论时事,爲大臣交沮,不果。孝宗即位,復上书论恢復,不报。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进士,授佥书建康府判官,未至官,逾年卒,年五十二。有《龙川集》,今传本已非完帙。事见《水心集》卷二四《陈同甫墓志铭》,《宋史》卷四三六有传。今录诗十四首。

诗词推荐

白贲黄中自不群,冷霜凉露伴灵均。集芳尚恨椒兰变,何况夭桃俗李春。

抒情

方秀美盘游,频年降天罕。水共伊川接,山将阙门断。捧日照恩华,攀云引疲散。野宿霜入帐,孤衾寒不暖。静闻宫漏疏,卧视庭月满。开炉命温酎,中夜发清管。风送关山长,气遒星岁短。寓言情思惬,适兴真意坦。寰中病羁挂,方外嫌纵诞。愿君乐盛时,无嗟带纕缓。

抒情

移病欲成隐,扁舟归旧居。地深新事少,官散故交疏。道直更无侣,家贫唯有书。东门烟水梦,非独为鲈鱼。

抒情

昔躔初度本除灾,何意重逢作病媒。久住灵游今日过,历翁欢喜劝椒杯。

抒情

新年节物推排有,旧岁光阴扫荡无。白发任教装鬓换,青春元自与心符。茹芝休慕商山老,舍瑟当睎鲁国儒。三益况逢天下士,夷途从此得归愚。

抒情

七十五松在,当年手植翁。龙髯云满壑,鹤泪月当空。三品非秦爵,诸郎有晋风。夜深清籁发,归佩玉丁东。

抒情

八表云昏气候偏,秋霖成泽市乘舡。平舟老子閒无事,看尽熙丰佑圣年。

抒情

长风起秋色,细雨含落晖。夕鸟向林去,晚帆相逐飞。虫声出乱草,水气薄行衣。一别故乡道,悠悠今始归。

抒情

倦游佳节负清明,禁籞芳菲未遍经。杨柳堆烟犹冉弱,杏花著雨半飘零。街头车马来还去,客里壶觞醉复醒。賸喜祥林洗尘土,吴山相对眼偏青。

抒情

王孙眉宇凤凰雏。天与世情疏。扬州坐上琼花底,佩锦囊、曾忆奚奴。金盏醉挥,满身花影,红袖竞来扶。十年一梦访林居。离缺重踟蹰。应怜肺病临邛客,寄洞庭、春色双壶。天气未佳,梅花正好,曾醉燕堂无。

抒情

历时书不雨,此法存春秋。我请诛旱魃,天公信闻不。魃去未出门,油云裹嵩丘。蒙蒙三日雨,入土如膏流。二麦返生意,百草萌芽抽。农夫但相贺,漫不知其由。魃来有巢穴,遗卵遍九州。一扫不能尽,余孽未遽休。安得风雨师,速遣雷霆搜。众魃诚已去,秋成傥无忧。

抒情

江西昔日推韩注,袁水今朝数赵祥。纵使文翁能待客,终栽桃李不成行。

抒情

伴凤楼中妾,如龙枥上宛。同年辞旧宠,异地受新恩。香阁更衣处,尘蒙喷草痕。连嘶将忍泪,俱恋主人门。

抒情

卖菜犹求益,栽桃不厌多。小园两三树,冷淡柰春何。

抒情

端居倦来往,春去谁与娱。眷眷头升米,悠悠东南都。薄暮喜穿履,同游又吾徙。念昔始经此,污邪祝满车。及今几何日,立苗还欲疏。怀新舞翠剡,生意蔚以舒。吾生将安之,土偶之与俱。清夜梦乡曲,未觉田园芜。他时招子归,把锄春雨余。

抒情

平时念京国,此地惬幽情。杨柳繁无路,凫鷖远有声。郊原斜日下,襟袂好风生。把酒须拌醉,还家不隔城。

抒情

别业埇城北,抛来二十春。改移新径路,变换旧村邻。有税田畴薄,无官弟侄贫。田园何用问,强半属他人。

抒情

私井公盐日夜煎,力劳功寡废民田。不如大噫驱东海,卷取洪波向蜀川。

抒情

燕子楼中燕子飞,芹泥一点误沾衣。主人频起嗔嫌意,垂下珠帘不放归。

抒情

末路怀前辈,分符记旧临。吴兴惭薤本,宝婺仰棠阴。骥子尝倾盖,龙门亦整襟。无繇陪执绋,楚挽寄哀音。

抒情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