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王安石的《落星寺》
拼音和注音
zuò jiàn shān chuān tūn rì yuè , yǎo wú chē mǎ sòng chén āi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尘埃:(名)尘土。
山川:山和河流。
日月:1.谋生之道,生存。2.天体,即太阳和月亮。
车马:〈名〉车辆和马匹,泛指交通工具。
杳无:了无,绝无。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原诗
崒云台殿起崔嵬,万里长江一酒杯。
坐见山川吞日月,杳无车马送尘埃。
雁飞云路声低过,客近天门梦易回。
胜概唯诗可收拾,不才羞作等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