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阿史那将军安西迎旧使灵榇(一作送史将军)

汉家都护边头没,旧将麻衣万里迎。
阴地背行山下火,风天错到碛西城。
单于送葬还垂泪,部曲招魂亦道名。
却入杜陵秋巷里,路人来去读铭旌。

作品评述

《送阿史那将军安西迎旧使灵榇(一作送史将军)》是唐代王建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汉家都护边头没,
旧将麻衣万里迎。
阴地背行山下火,
风天错到碛西城。
单于送葬还垂泪,
部曲招魂亦道名。
却入杜陵秋巷里,
路人来去读铭旌。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对将军阿史那的送别之情。将军阿史那在边境巡逻时不幸牺牲,他的追悼使者穿越万里来到边境迎接他的灵柩。在途中,迎接者经过了荒凉的山地和燃烧的火焰,经历了风沙和迷失的方向。当将军的灵柩被送葬时,单于(匈奴的首领)也流下了悲伤的泪水,将士们也为他们的将军祭奠。最后,将军的灵柩安葬在杜陵的秋天小巷中,过往的行人都停下来读着他的墓志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将军阿史那的壮烈牺牲和他所受到的敬意。诗中通过对行程的描写,展示了迎接者艰难跋涉的艰辛和不畏困难的精神。将军牺牲后,单于的悲痛和士兵们对将军的追思也表达了对英勇将领的敬意和怀念之情。最后,将军安葬在杜陵的描写,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也凸显了将军的崇高地位。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将军的英勇和他的功绩受到的赞颂与悼念,表现了作者对英勇将领的敬仰之情。

作者介绍

王建,婺源(今属江西)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曾知鄂州崇阳县。事见清道光《婺源县志》卷一五。

诗词推荐

一水东流阔,诸峰右转深。蟾规欲破晕,天杵不盈寻。浦逗分风席,洲喧避缴禽。凭高机事息,并为汉川阴。

平时西北望山峰,我忽西行山忽东。东望不如西望好,只缘身已出山中。

沈侯笔力鼎可扛,左手截取吴淞江。折流来此一尺枕,指麾巨鳄回涛泷。平生性不好长物,举以遗我嗟无双。呼儿快取蕲备簟,扫除尘榻移当窗。随眠置我丘壑里,始信孙郎真枕水。我生不出长安城,四十二年尘涴耳。领君此枕何潇然,睡起醒心如一洗。

野绿平如案,松青润更加。两岐惟有麦,一县已无花。日色深迷雾,江流浅见沙。平生爱春事,忽复过年华。

领得乌纱帽,全胜白接z5.山人不照镜,稚子道相宜。

犹记午桥边,曾吟太华莲。浮生春梦耳,山色故人然。翠滴层峦雨,青横一抹烟,何时身此境,濯我以清泉。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燕市住西庵,重来续一谈。煎茶移竹火,煮饼渍鱼泔。日月颠毛记,风霜足茧谙。传闻东郡旱,何以慰如惔。

俗士不足语,之子谁与娱。闭门但痴坐,尔辈宁可无。

勿以梁事问,将遗太后忧。若非叔长者,谁为帝忠谋。

情深意真。眉长鬓青。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那堪酒醒。

五十馀年别,伶俜道不行。却来书处在,惆怅似前生。

举世只堪吁,空知与道俱。论心齐至圣,对镜破凡夫。业王如云合,头低似箭驱。三清徒妄想,千载亦须臾。唯我流阳叟,深云领毳徒。尽骑香白象,皆握月明珠。寂寞排松榻,斓斑半雪须。苔侵长者论,岚蚀祖师图。翠巘金钟晓,香林宝月孤。兟兟齐白趾,赫赫共洪炉。山色锄难尽,松根

怀才难自住,此去亦如僧。何处西风夜,孤吟旅舍灯。路沿湘树叠,山入楚云层。若有东来札,归鸿亦可凭。

大夫放逐沅湘滨,尝作九歌祠鬼神。鬼神幽远不可见,肴酒芬芳犹福人。餐菊佩兰君不识,从彼谗人为鬼蜮。楚江呜咽楚云愁,坐对此图三叹息。

绿杨芳草自年年,人老逢春重喟然。六入傥能除旧习,三乘端许结新缘。

南人羁旅不成归,梦绕南枝与北枝。安得孤根连夜发,要当雪月并明时。

墨月黳云脱太清,海风吹上笔头轻。琐窗冷透芙蓉碧,定有新明到九成。

革去颓风靳选抡,翕然公论一时伸。棘围共试三千士,海郡联飞二十人。竞说马群空冀野,好看鲲化上云津。从来自有湖平谶,由此公卿稳致身。

别后长亭,翠芜寂寞分襟地。雁书空寄。归梦频东里。一曲秋风,写尽渊明意。凝情际。雨襟烟袂。都是黄花泪。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