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有佳人,远在水一方。

出自元代贡师泰的《拟古二首(其一)》

出自元贡师泰的《拟古二首(其一)》

拼音和注音

dōng nán yǒu jiā rén , yuǎn zài shuǐ yī fā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东南:东南dōngnán介于东和南之间的方向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佳人:(书)(名)美丽漂亮的人:才子~。

一方:1.一边。多指远处。《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郑玄笺:“在大水之一边,假喻以言远。”《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司马贞索隐:“方犹边也,言能隔墙见彼边之人。”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宋范成大《送王仲显赴琼筦》诗:“十年五别岁月老,一方万里音尘稀。”2.一处。指所居住的地方。《诗·小雅·角弓》:“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於己斯亡。”郑玄笺:“无善心之人,则徙居一处怨恚之。”《西游记》第六五回:“经上言三千诸佛,想不是在一方;似观音在南海,普贤在峨眉,文殊在五台。”清顾炎武《与人书》之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3.一个方面;一带地方。《汉书·终军传》:“臣年少材下,孤於外官,不足以亢一方之任。”《南齐书·竟陵王子良传》:“齐有天下日浅,恩洽未布,一方或饥,当加优养。”宋欧阳修《乞奖用孙沔札子》:“其养练士卒,招抚蕃夷,恩信著於一方,至今边人思之。”《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所以一方惧怕,每年用重价购求一人,赤身绑缚,送到庙中。”陈沂《奔袭刘黑七》:“我这下子活捉了他,不仅为我们这一方的老乡们除了害,我还可以立一个特等功。”4.指物的一部分或事的一方面。《周礼·考工记·鲍人》:“信而直,则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则是一方缓、一方急也。若苟一方缓、一方急,则及其用也,必自其急者先裂。”《晋书·刑法志》:“理者,精玄之妙,不可以一方行也;律者,幽理之奥,不可以一体守也。”宋曾巩《请近更官制如周官六典为书札子》:“况於时异事殊,而可以胶於一方之説,泥於一偏之跡哉?”5.一种;一类。《慎子·民杂》:“是以大君因民之能为资,尽包而畜之,无能去取焉。是故不设一方以求於人,故所求者无不足也。”《淮南子·精神训》:“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高诱注:“方,类也。”《西京杂记》卷四:“其有一介之善,一方之艺,居接士之馆。”6.犹言一种方法。《吕氏春秋·君守》:“今之为车者,数官然后成。夫国岂特为车哉,众智众能之所持也,不可以一物一方安车也。”高诱注:“方,道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养气》:“虽非胎息之迈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7.一种配方或药方。《南齐书·虞悰传》:“悰善为滋味,和齐皆有方法……上就悰求诸饮食方,悰秘不肯出。上醉后,体不快,悰乃献醒酒鯖鮓一方而已。”《西游记》第七九回:“朕得一疾,缠绵日久不愈。幸国丈赐得一方,药饵俱已完备,只少一味引子。”8.指东西南北四方之一。唐李贺《北中寒》诗:“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9.数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唐曹松《碧角簟》诗:“八尺碧天无点翳,一方青玉絶纤尘。”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你下山去俗人家沽一壶酒,买一方肉。”元曾瑞《留鞋记》第四折:“将绣花鞋一隻、香罗帕一方,揣在小生怀内。”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湘事记·军事篇二》:“其时都督印信未刊,随取草纸一方,上书都督焦临时命令,委任某为标统,某为营官,下盖四正小印。”臧克家《罪恶的黑手》诗二:“有的把巧思运入一方石条的花纹,有的持一块木片仔细地端详。”10.数量词。用于田地、土地。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榆白杨》:“种榆法:於其地畔种者,致雀损穀;既非丛林,率多曲戾;不如割地一方种之。”唐王建《上田僕射》诗:“一方新地隔河烟,曾接诸生听管絃。”宋张载《经学理窟·周礼》:“井田亦无他术,但先以天下之地棋布画定,使人受一方,则自是均。”11.数量词。指一个方形,犹言一片。唐李端《送从叔赴洪州》诗:“后夜相思处,中庭月一方。”唐刘禹锡《生公讲堂》诗:“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12.宋代《方田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见《宋史·食货志上二》及《文献通考·田赋四》。13.一面。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个动作同时进行。鲁迅《集外集拾遗·关于知识阶级》:“至于诸君,是与旧的不同,是二十世纪初叶青年,如在劳动大学一方读书,一方做工,这是新的境遇。”14.指事务上相对的两个方面之一。孙中山《民族主义》第四讲:“在战争的两方面,一方叫做协商国,一方叫做同盟国。”15.一万的隐语。详“一干一方”。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对岸)。其中“一方”指的就是一边、河的对岸的意思。

贡师泰

贡奎子。国子生。泰定帝泰定四年授从仕郎、太和州判官。累除绍兴路总管府推官,郡有疑狱,悉为详谳而剖决之,治行为诸郡最。惠宗至正十四年,为吏部侍郎。时江淮兵起,京师缺粮。师泰至浙西籴粮百万石给京师。迁兵部侍郎。旋为平江路总管。十五年,张士诚破平江,师泰逃匿海滨。士诚降元,出任两浙都转运盐使。二十二年,召为秘书卿,道卒。工诗文。有《玩斋集》


原诗

东南有佳人,远在水一方。

绮疏粲飞楼,曲阑围洞房。

意态间且靓,气若兰蕙芳。

纤阿扬姣服,杂佩悬明珰。

流风回皓雪,明月舒其光。

白面谁家子,锦鞍青丝缰。

翩然一见之,下马立中堂。

可望不可即,五采盛文章。

诗词推荐

我善观梅,识梅妙处,舍我其谁。待裁冰翦雪,已无足道,凝酥弄粉,愈不为奇。枉费心神,巡檐索笑,点检南枝并北枝。梅应道,似这般题品,未是相知。分明有个端倪。遮莫把人间凡眼窥。那精神全在,半含蕊处,风流全在,未有香时。万木丛边,两三点白,此是生生化化机。花开也,

末俗纷纷只自谩,惟公肯向静中观。闲看此事从何得,正自他人著力难。茶熟松风生石鼎,香残云缕遶蒲团。江湖多少痴禅衲,蹋破青鞋觅话端。

遥知谢法曹,诗句多夏景。闻道学书勤,墨池方一顷。大字苦未遒,小字逼智永。我有何郎樽,清江酝玉饼。还书及斗数,与君酌楠瘿。

鹅黄又染柳丝丝,自笑劳生作么为。雨耒云耕三寸管,风棂月牖一联诗。酒逢知己何妨醉,事不如人且待时。只恁眼前随分去,展开怀抱豁双眉。

故人偶得一饭款,僻县才馀十亩间。赤米白盐君勿诮,病夫官况等居山。

殿楼边翠麓,窗户俯清湘。游客匆匆去,高僧白日长。

屡遣和戎使,三边未解兵。武夫权渐重,□□望何轻。天下思豪杰,君王用老成。时无渭滨叟,白首致功名。

石城除击柝,铁锁欲开关。鼓角悲荒塞,星河落曙山。巴人常小梗,蜀使动无还。垂老孤帆色,飘飘犯百蛮。军吏回官烛,舟人自楚歌。寒沙蒙薄雾,落月去清波。壮惜身名晚,衰惭应接多。归朝日簪笏,筋力定如何。

再整鱼犀拢翠簪,解衣先觉冷森森。教移兰烛频羞影,自试香汤更怕深。初似洗花难抑按,终忧沃雪不胜任。岂知侍女帘帷外,剩取君王几饼金。

晓濑虽能迅,寒波不复扬。林声散栖鸟,堤影度风樯。兹岁方云暮,吾行未遽央。病身非汲黯,安敢薄淮阳。

织女河边渡鹊桥,风吹仙袂举飘飘。洗车一夜滂沱雨,图得人间起旱苗。

圣朝无阙政,贱子有私忧。盗贼何多报,边防益弛谋。循良宜择守,德政合交修。怀此言无路,公今近冕旒。

武夷山前啸一声,云愁雾惨野猿惊。闲披破衲藏风月,醉把葫芦禁鬼神。杖弄银蟾搅天地,夜烹金鼎煮星辰。睡酣不觉机关路,身是红光火一轮。

田彼黍矣,几不螽蝝。我人之耕,而不谋年。唯其不谋年,是用卒食于田。

维天降灵雨,岂不雨石田。我自硗且确,枯悴莫怨天。

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年年道我蚕辛苦,底事浑身着苎麻。

五湖大浪如银山,问君西游何当还。以手抚膺坐长叹,空手无金行路难。丈夫意有在,吾徒且加餐。屏风九叠云锦张,千峰如连环。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可望不可攀。飞空结楼台,动影袅窕冲融间。沛然乘天游,下看尘世悲人寰。泊舟浔阳郭,去去翔寥廓。君今幸未成老翁,衰老不复如今

近来何处有吾愁,何处还知吾乐。一点凄凉千古意,独倚西风寥郭。并竹寻泉,和云种树,唤做真闲客,此心闲处,不应长藉邱壑。休说往事皆非,而今云是,且把清尊酌。醉里不知谁是我,非月非云非鹤。露冷风高,松梢桂子,醉了还醒却。北窗高卧,莫教啼鸟惊著。

瓜畴暑雨乱花飞,美实蠲烦喜及时。苏并筠笼香发越,金刀玉手翠离披。侯家昔见连阡盛,贾肆徒夸厚貌奇。珍重故人分少意,临风宛若对冰姿。

未了烟霞痼,来从大涤游。一区藏世界,九锁閟林丘。寒翠霏霏起,春波慢慢流。人间空岱岳,海上谩瀛洲。隐迹悲猿鹤,祥光射斗牛。有人相领略,何地不夷犹。好景行行得,遗踪细细搜。山根云欲滃,石罅凤仍留。琴瑟听泉奏,珠玑看瀑流。山灵应有识,鄙句含包羞。逸兴那能已,奇观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