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林寺二首

宝林连上刹,独觉佛中尊。
石室真身隐,苔碑胜迹存。
空门留法嗣,俗舍有闻孙。
晴雨从民欲,枌榆万古恩。

作品评述

诗词:《宝林寺二首》

宝林连上刹,独觉佛中尊。
石室真身隐,苔碑胜迹存。
空门留法嗣,俗舍有闻孙。
晴雨从民欲,枌榆万古恩。

中文译文:
宝林与塔相连,独具觉悟的佛中形象。
石室里真身隐匿,苔藓覆盖的碑牌保存着功德迹象。
空门留下了佛法传承,俗世房舍中也传颂有闻孙(佛教徒)。
晴雨应民意,枌榆树永远怀恩处。

诗意分析:
这首诗写的是宋代诗人宋日隆游览宝林寺的所见所感。宝林寺是一座佛教寺庙,宝林与塔相连,显示了佛法庄严的气势和超脱尘俗的精神。作者称宝林为“独觉佛中尊”,赞美了其具有觉悟和圣洁的特质。接下来,作者提到石室中真身隐匿,苔藓覆盖的碑牌保存着宝林寺的历史迹象,以此表达了对宝林寺历史悠久和功德迹象的赞美。然后,作者提到空门留下了佛法传承,并且俗世房舍中也有佛教徒从中学习和传承佛法,突显了佛教的普及和教化功效。最后,作者以“晴雨从民欲,枌榆万古恩”一句表达了宝林寺对民众利益的关心和永恒的恩泽。

赏析:
这首诗通过写景的手法,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宝林寺的所见所感。诗中除了描绘了宝林寺独具特色的形象和保存的历史迹象外,还突出了佛法的传承和普及,以及佛教对于人民福祉的关心。整首诗意境深远,意蕴丰富,展现了佛教寺庙的庄严和对人民生活的温暖关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诗词推荐

才气勇无前,人推季子贤。侯藩联剖竹,制幕晚依莲。势利从身外,风流到酒边。四明欣会遇,两载得周旋。为记题名石,仍吟达观篇。留行何及矣,执别但茫然。我已甘投老,君方欲引年。未知重见日,目断五湖船。

谁言形影亲,灯灭影去身。谁言鱼水欢,水竭鱼枯鳞。昔为同恨客,今为独笑人。舍予在泥辙,飘迹上云津。卧木易成蠹,弃花难再春。何言对芳景,愁望极萧晨。埋剑谁识气,匣弦日生尘。愿君语高风,为余问苍旻.

疾病侵壮年,发恐不及白;偶赖针石功,寓世成久客。行年垂七十,霜雪纷满帻,耳目虽已衰,亦未与人隔。濯缨千顷湖,送老五亩宅。大布缝长衫,东阡复南陌。

湖山经醉惯。渍春衫、啼痕酒痕无限。又客长安,叹断襟零袂,涴尘谁浣。紫曲门荒,沿败井、风摇青蔓。对语东邻,犹是曾巢,谢堂双燕。春梦人间须断。但怪得、当年梦缘能短。绣屋秦筝,傍海棠偏爱,夜深开宴。舞歇歌沈,花未减、红颜先变。伫久河桥欲去,斜阳泪满。

西去长沙东上船,思量此事已千年。长春殿掩无人扫,满眼梨花哭杜鹃。

悲翠堆头辞不梳,梅花脑子糁肌肤。夜来急雨元无事,晓起看花一片无。

其一面湖楼好纳朝光,夜梦分明起辄忘。但记晓钟来两寺,一钟声短一声长。其二湖上朝来水气升,南高峰色自崚嶒。小船看尔投西岸,载得三人两是僧。

忽传佳句到深林,总是铿金戛玉音。长恨古人今不见,由来今古一般心。

笑赌乾坤看两龙,淮阴目动即雌雄。兴王大计无寻处,却在先生一蹑中。

昔时曾访后山松,天道那令霸业穷。夹岸人观新太守,拥门僧认旧诗翁。隐矶漫指六朝事,鲁港尝淹五宿风。从此片帆湖际去,只应日在瑞云东。

边服胡尘起,长安汉将飞。龙蛇开阵法,貔虎振军威。诈虏脑涂地,征夫血染衣。今朝书奏入,明日凯歌归。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春入风流别乘家,满园桃李掞春华。殷勤为我倾醇酎,要看庭前百树花。

庖无美炙惟野蓛,爨无积薪用劳轴。夜半烹酒和雪吞,賸喜吾庐银作屋。须臾清气散入脾,不觉吟肩楼耸玉。映书更宜剔鱼蠹,拥被那肯作龟缩。饱看衮衮来玉尘,搥璧断圭随所触。地凝瑞气盈欲尺,水剪飞霙出犹六。化工纤巧妙无伦,春卉秋葩总成仆。最欣岁岁为农祥,散作阳和遍云谷。

送尔之南国,清宵恋别觞。词人江左客,刺史汉中郎。碧柳临官道,秋兰绕郡堂。遥知讲经处,赓和有新章。

逐客古人先后相,绝它柏翳皆兰陵。况书旧德优诸子,吕览今编入六经。

圣明陛下如先帝,斗国谋臣似召公。不遗毛嫱嫔漠北,只将魏尚守云中。百年境土逡巡复,万里窠巢指顾空。今日版图非昔日,玉关西有岭名葱。

秋声满林壑,秋雨滴梧桐。门外未归客,飘泊在途中。归也,归也,通身白汁,下载清风。

天工施春不爱惜,乐与枯槎借颜色,岁寒日晚律候严,已遣南枝报消息。

芳根出涧底,秀木依墙东。莫顾一时好,当观三世空。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