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裴校书

登高何处见琼枝,白露黄花自绕篱。
惟有楼中好山色,稻畦残水入秋池。

作品评述

诗词:《寄裴校书》
朝代:唐代
作者:羊士谔

登高何处见琼枝,
白露黄花自绕篱。
惟有楼中好山色,
稻畦残水入秋池。

中文译文:

登高的时候,哪里可以看到像珍贵的琼枝一样的花朵,
白露洒落在黄花上,它们自然地绕着篱笆。
只有楼中才有美丽的山色,
稻田中的残留水进入秋天的池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感悟。诗人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将自然景色与季节变化相结合,展现了唐代登高赏景的情景。

首先,诗人问道:“登高何处见琼枝”,琼枝指的是珍贵的花朵,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渴望和追求。通过登高,诗人希望能够找到那些美丽的花朵,让人们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神奇。

接着,诗人描述了“白露黄花自绕篱”的景象。白露是秋天的一种气候现象,而黄花是秋季常见的花朵,它们在篱笆上交相辉映,展示出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

然后,诗人指出“惟有楼中好山色”,表达了他在楼上欣赏山色的感受。楼高处能够俯瞰远山的美景,让人心旷神怡,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广阔。

最后,诗人描述了“稻畦残水入秋池”的景象。这里描绘了稻田中残留的水流入秋季的池塘,展现了秋天的景象和季节的更替。这种描绘不仅展示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丰收和季节变迁的喜悦和感慨。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登高时的美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景物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凝练的意境,展现了唐代诗歌的优美和独特之处。

作者介绍

羊士谔(约762~819),泰山(今山东泰安)人。贞元元年礼部侍郎鲍防下进士。顺宗时,累至宣歙巡官,为王叔文所恶,贬汀州宁化尉。元和初,宰相李吉甫知奖,擢为监察御史,掌制诰。後以与窦群、吕温等诬论宰执,出为资州刺史。士谔工诗,妙造梁《选》,作皆典重。与韩梓材同在越州,亦以文翰称。著集有《墨池编》、《晁公武郡斋读书志》。

羊士谔的思想追求

  前期的政治思想,反映了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对当时经济、政治和军事等方面的严重危机,有较清醒的认识。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他在文学观点上主张明道致用。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特别重视道统的修养,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在对待“道”与“文”的关系上,主张既要重“道”,又要重“文”,认为“文”固然要服从于“道”,但非“有德者必有言”,并且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能言之士哉”,指出:“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事信言文,乃能表见于世”。所谓“事信言文”,就是内容要真实,语言要有文采,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羊士谔的籍贯考证

  河南洛阳是羊氏一处世居地。曹魏、西晋及北魏均于洛阳建都,羊氏出仕者皆尝居此。晋初羊祜更赐葬地于洛阳。由是之故,一部分羊姓子孙遂定居于此城。据《羊祉墓志》记载:北魏羊氏居宅建于洛阳城之徽文里。隋代羊玮、羊本等人卒后都归葬洛阳,说明当时羊族已多视洛阳为故乡。唐代诗人羊士谔,虽题署乡贯为“泰山”,但实居洛阳,他尝作有《过三乡望女几山早岁有卜筑之志》诗,其欲卜居之女几山,即去洛阳不远(今属河南宜阳)。根据江苏淮安《羊宗史志》的记载:洛阳羊氏的世居在“洛阳县东安乐乡”,淮安羊氏便系出于洛阳。除了汝、洛两支,南阳(今河南南阳)羊姓也颇有声名。

羊士谔的评价

  擅长委婉含蓄地表达女子情怀,如献衷心:见好花颜色,争笑东风。双脸上,晚妆同。闭小楼深阁,春景重重。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情未已,信曾通,满衣犹自染檀红。恨不如双燕,飞舞帘栊。春欲暮,残絮尽,柳条空。如此间景间情,曲曲折折、层层深入地揭示人物惜春怨别的内心感受。重视歌词的形式,也重视歌词的内容,只是他认为,曲子词主要是为上层社会游乐歌唱用资羽盖之欢的,词是艳曲,而文人词又不同于民间词。这种主张有进步意义,也有局限,但它却代表着部分词人的看法,他们的创作实践也与此基本一致。

诗词推荐

君言游宦向华京,不得临歧一送行。行行惟有杨花路,飞去飞来是妾情。

昨日定,今日不定。大小瞿昙,因邪打正。

腥血与荤蔬,停来一月馀。肌肤虽瘦损,方寸任清虚。体适通宵坐,头慵隔日梳。眼前无俗物,身外即僧居。水榭风来远,松廊雨过初。褰帘放巢燕,投食施池鱼。久别闲游伴,频劳问疾书。不知湖与越,吏隐兴何如。

恃勇祸必婴,恃强势必倾。胡为万金子,而与恶物争。休将逝魄趋府庭,止于此馆归冥冥。

洛桥风暖细翻衣,春引仙官去玉墀。独鹤初冲太虚日,九牛新落一毛时。行开教化期君是,卧病神祇祷我知。十载丈夫堪耻处,朱云犹掉直言旗。

我有潇湘泪,还供阊阖愁。故人过我窗灯下,谓言客子宜悲秋。往体格律乍相视,久矣揉练几百过。不然何以解能云,是中不放客愁破。文字能自达,何处有富贵。莫爱离骚亡国音,学乎大雅则知未。

嗟哉彻之有天下,甘心神仙希羽化。五十余丈起楼观,万八千里走车驾。安期羡门竟何在,五利文成终死诈。若非留意尚文学,嬴政且贤非尔亚。

倚石攀萝歇病身,青筇竹杖白纱巾。他时画出庐山障,便是香炉峰上人。

补之敕谥村,简斋致公辅。未必画惭诗,只为遇不遇。

今秋已约天台月。(《纪事》)

东冈准拟太丘来,竹洗尘根石拂苔。好客风廊俱有分,只愁高唱不容陪。

口诵百中经,手运周天数。试问薇垣一小星,谁知是、韩王普。知得客星来,知得贤人聚。我若乘槎犯斗牛,莫向常人语。

梦心月,泪里圆,透脂处不容人轻见。今宵为伊不去眠,替君收取一半怜取一半。

云洒清江江上船。一钱何得买江天。催短棹,去长川。鱼蟹来倾酒舍烟。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音信怪来稀。世态时情固自宜。莫比红尘儿女辈,须知。义士交情死不移。应是占花期。箫鼓东城醉玉姬。谁念书生寒屋底,伤悲。忍泪窗前

云锁苔封势嶮巘,也曾敲击费轮槌。只缘入作不得处,忘却心行路绝时。

绛帐恩如昨,乌衣事莫寻。诸生空会葬,旧掾已华簪。共入留宾驿,俱分市骏金。莫凭无鬼论,终负托孤心。

冷云迷浦。倩谁唤、玉妃起舞。岁华如许。野梅弄眉妩。屐齿印苍藓,渐为寻花来去。自随秋雁南来,望江国、渺何处。新诗漫与。好风景、长是暗度。故人知否。抱幽恨难语。何时共渔艇,莫负沧浪烟雨。况有清夜啼猿,怨人良苦。

古树暗朱门,空阶篆藓痕。昔容万间屋,今止数家村。泉少池因废,田荒廪尚存。遗书零落尽,身愧史迁孙。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