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东里

林迥苍烟古,篱疏橘柚黄。
天高风落木,岁晏稻登场。
无复老盆饮,空馀邻笛伤。
征鸿摩晓月,铩翮犯严霜。

作品评述

《过东里》是宋代诗人李洪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林中泛起苍烟古,篱笆稀疏橘柚黄。天空高远,风吹落木,岁月渐晚,稻谷登场。不再有年轻人在野外干活,只余下邻居哀伤的笛声。迁徙的大雁掠过明亮的月亮,挣扎着挡住严寒的霜。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寓意深远的场景,生动地展示了时光流转和自然环境的变化。通过描述林中的苍烟、篱笆上稀疏的橘柚树,以及天空中飘落的枯叶和丰收的稻谷,诗人表达了岁月的流逝和农村生活的变迁。诗中还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了人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失去了某些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情感纽带,以及人类常常与自然环境的冲突。

赏析:
《过东里》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观,通过景物和意象的描绘,传达了人们对于时光流逝和生活变迁的思考和感慨。林中的苍烟和篱笆上的橘柚树暗示着岁月的流转,时间的推移不可逆转。天空高远,风吹落木,岁晏稻登场,揭示了自然界的变化和农村生活的季节性。诗中提到年轻人不再在农田干活,而只有邻居的哀伤笛声,暗示了农村人口的减少和传统生活方式的逐渐消失。迁徙的大雁摩挲着明亮的月亮,铩翮犯严霜,形象地表达了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的挣扎和与严寒的抗争。

整首诗词以简练、寥寥数语的形式,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和寓意深远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岁月流转、生活变迁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它通过微妙的细节和意象,唤起读者对于时间流逝和生活变化的共鸣,同时也引发对于传统与现代、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作者介绍

李洪(一一二九~?),字可大(《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一),扬州(今属江苏)人。正民子。宋室南渡后侨寓海盐、湖州。高宗绍兴二十五年(一一五五),官监盐官县税。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永嘉监仓。未几,奉召入临安任京职,官终知藤州。有《芸庵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五卷。事见宋陈贵谦《芸庵类稿序》及本集诗文。 李洪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推荐

巴峡头边第一州,竹枝歌裹水东流。盖亭老柳今如此,六一先生几系舟。

冷豓风中凝,浓香雪后多。

月香水影逋梅白,雨色晴光坡柳青。一箇销金锅子里,舞裾歌扇不曾停。

忆尔投荒日,依依恋翠华。亦知行万里,不是为丹砂。郡古留铜狄,堂深绣土花。何须忧瘴疠,意远即烟霞。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胜游漫说山阴,算来不及山阳好。七贤林下,一时人物,何如安道。况有奇才,纵横笔阵,千军独扫。向碧油幢底,真儒事业,倚马看,檄书草。谁识平居隐操。翟汤遇江州、十分礼貌。世情交态,雀罗门外,几人曾到。且斗尊前,等闲休问,高山白早。赖?娥、留得一枝丹桂,伴灵椿

载脂我车,载秣我马。煌煌于征,明月在下。

羁愁阅寒暑,归梦耿晨昏。本意营三鬴,何如老一村。齿牙从世议,顶踵尚君恩。多谢知心友,相过得细论。

身虽湖海常怀主,忠在朝廷肯具臣。为国未尝知有己,此心可以质诸神。绸缪旧话方樽酒,拂涤征涂满袂尘。雍齿且封君岂应,正须珍重保千钧。

侯姑姑,心开悟。六旬有九,才方修补。众人言、晚了时光,马风道未暮。气不断,神可固。先把马猿,用功擒住。自然得、性命停停,管成

丹霞朝蔽日,零雨暮为霖。白日歌长夜,青绫共旧衾。阶空檐濑咽,城远鼓声沈。兰叶前溪满,搴芳寄此心。

一口吞尽三世佛,牙如剑树眼如铃。断弦不必鸾胶续,只要知音侧耳听。

叶随流水归何处,牛带寒鸦过晚村。

沙市三日风,万鼓呜船头。欲去不得发,卧对青灯幽。听儿诵离骚,可以散我愁。微言入孤梦,怳与屈宋游。睡起铜瓶响,欣然唤茶瓯。吾道无淹速,风伯非所尤。

吴僧诵经罢,败衲倚蒲团。钟韵花犹敛,楼阴月向残。晴山开殿响,秋水卷帘寒。独恨孤舟去,千滩复万滩。

岳修贡兮川效珍。吐金景兮歊浮云。宝鼎见兮色纷缊。焕其炳兮被龙文。登祖庙兮享圣神。昭灵德兮弥亿年。

荀令歌钟北里亭,翠娥红粉敞云屏。舞衣施尽馀香在,今日花前学诵经。碧玉芳年事冠军,清歌空得隔花闻。春来削发芙蓉寺,蝉鬓临风堕绿云。

独听钟声坐夜阑,袈裟何处问丰干。浮云忽灭心灯在,一树梅花月影寒。

朔雪萧萧映薄帏,梦回空觉泪痕稀。惊闻庭树鸟乌乐,知我江湖鸿雁归。拂榻喜开姜季被,上堂先者老莱衣。酒樽烟火长相近,酬劝从今更不违。

天欲晓,宫漏穿花声缭绕,窗里星光少冷露寒侵帐额,残月光沈树杪。梦断锦帏空悄悄,强起愁眉小。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