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李攀龙的《送包大中长芦知事》
拼音和注音
cǐ qù lù chén wú bù kě , yú jīn jì běi jìng fēng yān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不可:1.助动词。不可以;不能够:~偏废。~动摇。二者缺一~。2.跟“非”搭配,构成“非…不可”,表示必须或一定: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3.决不能,必须不。
陆沉:(书)(动)①比喻国土沦陷或国家沦亡:神州~。②比喻隐居:~于俗,避世深山。
于今:于今yújīn∶至今车站一别,于今十年∶如今;到现在
无不:没有不;全是。
烽烟:(名)烽火。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原诗
九河水流何溅溅,君去春花车马前。
入幕官僚清宴久,挥毫渤海白云天。
相将牛酒劳从事,未少鱼盐给俸钱。
此去陆沉无不可,于今蓟北静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