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末清初陈恭尹的《下华首台留别旋庵海发上人》
拼音和注音
zì lái xià tǔ wèi yóu zǐ , kěn liào dōng lín bié yuǎn gōng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游子:久居他乡或异国之人。
下土:大地。四方;天下。指人间。偏远的地方。低洼之地。《书.禹贡》:'厥土惟壤﹐下土坟垆。'孔传:'高者壤﹐下者垆。'一说﹐下等土地。孙星衍注引马融曰:'豫州地有三等﹐下者坟垆也。'
自来:自来zìlái从来;原来
东林:东边的树林或竹林。指庐山东林寺。指明末东林党。指东林书院。
陈恭尹
陈恭尹(1631 ~1700),字元孝,初号半峰,晚号独漉子,又号罗浮布衣,汉族,广东顺德县(今佛山顺德区)龙山乡人。著名抗清志士陈邦彦之子。清初诗人,与屈大均、梁佩兰同称岭南三大家。又工书法,时称清初广东第一隶书高手。有《独漉堂全集》,诗文各15卷,词1卷。
原诗
木绵花发似春风,不信登临是岁终。
百粤晴江山色外,六时行径水声中。
自来下土为游子,肯料东林别远公。
他夜相思何处望,白云天上佛灯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