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

江干高居坚关扃,犍耕躬稼角挂经。
篙竿系舸菰交隔,笳鼓过军鸡狗惊。
解襟顾景各箕踞,击剑赓歌几举觥。
荆笄供脍愧搅聒,乾锅更戛甘瓜羹。

作品评述

《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西山上与武昌王居士共同欣赏自然景色和享受人生乐趣的场景。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江干高居坚关扃,
犍耕躬稼角挂经。
篙竿系舸菰交隔,
笳鼓过军鸡狗惊。
解襟顾景各箕踞,
击剑赓歌几举觥。
荆笄供脍愧搅聒,
乾锅更戛甘瓜羹。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诗人与武昌王居士在西山上的闲适场景为主题,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示了两位文人雅士怡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首先,诗人描述了武昌王居士居住在高坚的山关之上,享受着宁静的生活。"江干高居坚关扃"意指王居士居高临下,远离尘嚣。

接着,诗人描绘了两人在山间耕种,从事农务的情景。"犍耕躬稼角挂经"表达了两人谦虚务实的态度,同时也隐喻他们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诗中还描写了两人一起划船游玩的情景。"篙竿系舸菰交隔,笳鼓过军鸡狗惊",船上的篙竿与芦苇交错,笳鼓声传出,惊起了周围的鸡狗,展现了他们快乐自在的娱乐方式。

随后,诗人描述了两人坐在山间,放松身心,欣赏美景。"解襟顾景各箕踞"表现了他们舒适自在的姿态,"击剑赓歌几举觥"则展示了他们豪爽豁达的性格。

最后两句"荆笄供脍愧搅聒,乾锅更戛甘瓜羹"描绘了两人共享美食的场景,荆笄是指用来打击菜肴的竹器,表明两人不拘小节,随意享受美食的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示了苏轼与武昌王居士在西山上自得其乐的生活情景,表现了两位文人雅士超脱于尘俗的心境和对自然、人生的热爱。

作者介绍

苏轼(一○三七~一一○一),字子瞻,一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试制科,授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事。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除判登闻鼓院,寻试馆职,除直史馆。三年,父洵卒,护丧归蜀。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服除,除判官告院兼判尚书祠部,权开封府推官。四年,通判杭州。歷知密州、徐州。元丰二年(一○七九),移知湖州,乌臺诗案狱起,贬黄州团练副使。四年,移汝州团练副使。八年春,得请常州居住,十月知登州。寻召除起居舍人。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迁中书舍人,改翰林学士。四年,知杭州。六年,除翰林学士承旨,寻知颍州。歷知扬州、定州。绍圣元年(一○九四),贬惠州。四年,再贬儋州。徽宗即位,赦还,提举玉局观。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年六十六(按:轼生于仁宗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时已入公元一○三七年)。孝宗时謚文忠。有《东坡集》四十卷、《后集》二十卷、《和陶诗》四卷等。《宋史》卷三三八有传。 苏轼诗,卷一至卷四六,以清道光刊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爲底本,卷四七、四八,以清干隆刊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爲底本。校以宋刊半叶十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甲)、宋刊半叶十二行本《东坡集》《东坡后集》(残,简称集乙,集甲、集乙合称集本)、宋眉山刊《苏文忠公文集》(残,简称集丙)、宋黄州刊《东坡先生后集》(残,简称集丁),宋刊《东坡先生和陶渊明诗》(简称集戊)、宋刊《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简称集注)、宋嘉泰刊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甲)、宋景定补刊施、顾《注东坡先生诗》(残,简称施乙,施甲、施乙合称施本)、宋黄善夫家塾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甲)、宋泉州刊《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残,简称类乙)、元务本书堂刊《增刊校正王状元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简称类丙,类甲、类乙、类丙,合称类本)、明成化刊《东坡七集》(简称七集)、明万历刊《重编东坡先生外集》(简称外集)、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简称查注)、清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简称合注)。参校资料一爲金石碑帖和着录金石诗文的专着的有关部分;一爲清人、近人的苏诗校勘批语,其中有何焯所校清康熙刊《施注苏诗》(简称何校),卢文弨、纪昀所校清干隆刊查注(分别简称卢校、纪校),章钰所校缪荃孙覆明成化《东坡七集》(简称章校)。卷四八所收诗篇除《重编东坡先生外集》外,还分别採自《春渚纪闻》、《侯鲭录》等书,亦据所采各书及有关资料进行校勘。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四九卷。起仁宗嘉祐四年己亥十月,公按:谓苏轼还朝,侍宫师按:谓苏洵自眉山发嘉陵,下夔、巫,十二月至荆州作。

诗词推荐

神仙缥缈太虚私。世俗无由得见之。幸遇门庭开教化,临逢斋醮莫推辞。担家造孽常终日,作福治心只暂时。更到时来心不谨,终身何以报恩

桃李竞芳春,晨妆故斩新。周遭遍晴野,络绎动游人。闭户端无事,命车当及辰。澄流带修竹,足以奉清真。

取友须四方,不去谁汝系。君惭栈豆恋,自了非骏骨。王郎惠然来,车从暖寒寂。鸾鹄照清泚,余子可厮役。手把一纸书,髯兄我重客。白虹贯襟袖,新诗玉剖石。女须翁绝怜,茂苑兰所宅。殷勤记君意,倚赖耕寸笔。一朝存没异,怅恨头欲白。慰眼君自足,有儿况英物。盘谷宗斯文,向来

莺莺燕燕。本是于飞伴。风月佳时阻幽愿。但人心坚固后,天也怜人,相逢处、依旧桃花人面。绿窗携手,帘幕重重,烛影摇红夜将半。对尊前如梦,欲语魂惊,语未竟、已觉衣襟泪满。我只为、相思特特来,这度更休推,后回相见。

元禩临朝日,群贤辅政辰。孤臣起南国,再命入洪钧。雨露恩弥渥,涓埃报未因。守藩垂老恨,无路从灵輴。

薄命苏秦频去国,多情潘岳旋兴悲。今夜若栖芳草径,为传幽意达王孙。(咏蝶)

蜂蝶去纷纷,香风隔岸闻。欲知花岛处,水上觅红云。

朝雨复暮雨,暑气日已微。凉轩水□爽,幽坐延秋晖。孤抱无一惬,前事有百非。可读书本少,能言士尤稀。积倦蠹帙翻。久辍犀柄挥。吾儿忽具饮,山茹姜葖肥。青慈古茗器,十觞联若飞。此生老且死,所幸岁不饥。似闻吴中潦,米价良足唏。东游岂不快,何如且言归。一醉未易得,家贫

修竹翠罗寒,迟日江山暮。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知无数。只共梅花语,懒逐游丝去。著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先生其有遗行与?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宋玉对曰:“唯,然,有之!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有属而和者

边州独夜正思乡,君又弹琴在客堂。仿佛不离灯影外,似闻流水到潇湘。

般游念未稳,又别住山人。雁影水中字,云心江上宾。同条如是住,千里亦成邻。深翠一枝玺,腐红五合陈。回途登鸟道,华木故园春。

宾王校本改)中元已来,例宦游四方。仆二十年间,三至乡里,慨然有离索之叹。今岁投绂自济南来归,而诸公颇集。所欠者惟王尚书子勉,傅漕使士开耳。因赋乐府以见欢会之不恒,聚敬之有数也。至于义安分定,词兼六客,倚声者当自知之。恐酒酣耳热后,不无倒冠落佩之谪也淇水当年

高楼临古岸,野步晚来登。江水因寒落,山云为雪凝。远村虽入望,危槛不堪凭。亲老未归去,乡愁徒自兴。

蒙蒙烟雨蔽江村,江馆愁人好断魂。自别家来生白发,为侵星起谒朱门。也知柳欲开春眼,争奈萍无入土根。兄弟无书雁归北,一声声觉苦于猿。

我昔扁舟泛湖去,四望荷花浩无数。谁家画舫倚红妆,笑声逈入花深处。笙歌凄咽水云寒,花色似嫌脂粉污。夜深人静月明中,方识荷花有真趣。水天倒浸碧琉璃,净质芳姿澹相顾。亭亭翠盖拥群仙,轻风微颤凌波步。酒晕潮红浅渥唇,肤如凝脂腰束素。一捻香骨薄裁冰,半破芳心娇泣露。

野树花初发,空山独见时。踟蹰历阳道,乡思满南枝。

曾见台乌朝夕飞,尚稽双凤浴天池。远方随牒应难久,同好弹冠即有期。佐幕暂来光右席,还家聊去植芳篱。睢阳老尹钦才望,待看同升赞盛时。

山色空蒙寒食雨,杨花零乱溧阳楼。老人岂有伤春事,酒后情怀似感秋。

如盘而柄圭,崇裸以为器。秬鬯次第陈,岂容忘古意。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