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芹亭

野性于人投合少,惟山差与意中宜。
专留一榻为渠下,绝似陈蕃见稚时。

作品评述

诗词:《采芹亭》

中文译文:
野性于人投合少,
惟山差与意中宜。
专留一榻为渠下,
绝似陈蕃见稚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方蒙仲所写的《采芹亭》。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自身情感,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和孤独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渴望。

首先,诗人提到自己的野性不易与人投合,这可以理解为他对于世俗生活的疏离感。然而,他发现自己与山川自然的联系更加契合,这表明他对于大自然的亲近和喜爱。山川与他内心的意愿相契合,展现了一种内心与自然的和谐。

接下来,诗人提到专门留下一榻,作为他与自然的交流场所。这个榻子可能是他在山间的住所,也可以理解为他与自然相融的心灵栖息地。他将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共处,这种归隐的生活态度强调了他对于宁静和独立的追求。

最后两句诗中,诗人提到自己与陈蕃(一位唐代文人)相似,就像当年他还年幼的时候一样。这可以被理解为诗人对于自己内心纯真和与自然相处的初衷的追忆。他希望自己能够保持童真的心态,与大自然保持纯洁而亲密的联系。

整首诗通过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追求,表达了一种追逐内心真实和自由的意愿。诗人将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希望能够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到宁静和满足。这种向往自然、追求自由的情感,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浓郁的田园风光和温馨的人文情怀。

诗词推荐

饥残夷叔丰姿瘦,泣尽娥英粉泪乾。

一日老一日,一年贫一年。元无肉食相,且作地行仙。本不营三窟,何须直一钱。村虚樱笋闹,剩放醉中颠。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会计时。进退云山为主判,陶鎔水竹是兼司。莺花旧管三千首,风月初收二百题。岁暮又须行考课,尧夫非是爱吟诗。

墙北走红尘,墙东接白云。山光衣上见,药气酒中闻。此会诚堪惜,穷秋日又曛。人间唯有醉,醉后复何云。

晨星寥落曙光浮,柳岸风轻送客舟。万点远山重叠根,一江流水浅深愁。淡烟茅店家家晓,白露枫林处处秋。独倚蓬窗还自笑,此身漂泊愧沙鸥。

地下无馀恨,人间得盛名。残篇续大雅,稚子托诸生。度日山空暮,缘溪鹤自鸣。难收故交意,寒笛一声声。

霜实常闻秋半夜,天台天竺堕云岑。如何两地无人种,却是湘漓是桂林。

云锁苔封势嶮巘,也曾敲击费轮槌。只缘入作不得处,忘却心行路绝时。

忽听夏禽三五弄,新红突过石榴枝。

人间春足。一番红紫,水流风逐。戏蝶初闲,轻摇粉翅,高低飞扑。雨昏烟暝增明,似积雪、枝间映绿。后土琼芳,蓬莱仙伴,蕊粉香粟。

以平报不平,王法本无亲。临济虽明眼,也是黄龙精。

嫁时明镜老犹在,黄金镂画双凤背。忆昔咸阳初买来,灯前自绣芙蓉带。十年不开一片铁,长向暗中梳白发。今日后床重照看,生死终当此长别。

非迷非悟,谁强名模。无相三昧,不受涂糊。越色超声无个事,连声不断念苏卢。眉芒动处千光含,自肯除非大丈夫。持心应不失,谋事便忘真。谁识元明宝,虚劳几度春。因见普庵老,示我体皆纯。但依无著性,性幻在逡巡。

谏省新登二直臣,万方惊喜捧丝纶。则知天子明如日,肯放淮南高卧人。

至宝不自献,韬藏亦英华。余香被草木,秀擢幽岩花。

山中有流泉,洗耳今无人。树队互蒙密,鸟语交昏晨。谁能观大运,达此秋与春。生意自尔蕃,叶叶分光新。藤蔓附女萝,兰茝披荒榛。兴言混栖托,随迹安可伸。悲哉倦游子,感寓徒酸辛。荣枯了不计,老大将迫身。潸然眼中泪,堕此衣上尘。所耽轩裳故,殊失烟霞亲。

膏火煎熬无妄灾,就阴息迹信明哉。功名富贵两蜗角,险阻艰难一酒杯。百体观来身是幻,万夫争处首先回。胸中元有不病者,记得陶潜归去来。

人言元白再来身,我道奎中降下神。谁遣玲珑唱新曲,江南添得十分春。

我昔闻诸太古初,冯翊窅窅安可摸。自从庖羲得龙马,奇偶变化滋图书。结绳之政由此毁,蝌蚪鸟迹纷坛起。后来大小二篆生,周称史籀秦夸李。只今相去几百年,字体散漫随云烟。岐阳石鼓土花蚀,绎山之碑野火然。纵有秦铭刻岑石,冰消雪剥无踪迹。书生好学何所窥?每展史编空叹息。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