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明王恭的《送邑造士贡京师》
拼音和注音
jīn mén zhú yǐng qū cháo rù , bì shuǐ shū shēng tīng lòu hái 。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书生:书生shūshēng∶读书人白面书生∶指抄写的人
金门:见'金马门'。见'金明门'。代指富贵人家。指以黄金为装饰的门。
烛影:灯烛的光亮。灯烛之光映出的人、物的影子。
王恭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原诗
朝逢游子拂征鞍,花屿江城解佩环。
供帐早莺啼越岸,驿程春树绕淮山。
金门烛影趋朝入,璧水书生听漏还。
此后桥门应见月,相思人在五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