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蛇戢戢方斗争,虾蟆蝼蛄相和鸣。
百足之虫行无声,毒气着人昏不醒。
蚊蚋虽微亦从横,隐然如雷吁可惊。
东方日色苦未明,老夫闭门不敢行。

作品评述

《蚊》是明代袁凯的一首诗词,描写了蚊虫对人们生活的困扰。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蚊虫群体默默地斗争,蟾蜍和蝼蛄相互鸣叫。百足之虫行动无声,散发出的毒气使人昏迷不醒。尽管蚊蚋微小,它们也横行不法,隐隐约约地像雷声般令人惊讶。东方的日光苦难未过半,我这年迈的身体不敢出门行动。

诗词通过描绘蚊虫的存在,表达了作者对它们带来的困扰和烦恼的感受。蚊虫象征着微小却令人讨厌的事物,而它们的存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诗中的群蛇、虾蟆、蝼蛄等形象,以及蚊蚋的横行,突出了这些微小生物的威胁性。同时,诗人将自己作为一位老人,通过闭门不出的方式来避免与蚊虫的接触,展示了作者对自身健康和安全的关注。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用寥寥数语勾勒出了蚊虫带来的困扰和作者的行动选择。诗意中流露出对微小事物的重视和对健康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担忧。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蚊虫与人的关系,以及作者的情感体验,引发了读者对生活中微小事物的反思。它提醒人们要珍惜健康和安宁,并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的共鸣和关注。

诗词推荐

嫩柳初摇翠。怪朝来早有,飞花零坠。洞门斜开,珠帘初卷,惊起谢娘吟缀。蕊珠宫殿晓,谁乱把、云英揉碎。气候晚,被寒风卷渡,龙沙千里。沈醉。深院里。粉面照人,疑是瑶池会。润拂炉烟,寒欺酒力,低压管弦声沸。艳阳过半也,应是好、郊原新霁。待更与上层楼,遍倚栏干十二。

送君江上去,山路雨初晴。落日平淮树,春潮带皖城。酒因今日醉,人是故乡情。莫说王孙怨,芳洲绿草生。

北岸亭馆众,最先登此台。台高望群峰,万里云崔嵬。

景德祥符草野臣,登封曾望属车尘。已经成住壤空劫,犹是东西南北人!

吾君收得中原宝,塞外烟尘净如扫。万国歌谣贺太平,家家门馆长安道。

郡带女媭名,民康境亦宁。晏梳秋鬓白,闲坐暮山青。赠客椒初熟,寻僧酒半醒。应怀旧居处,歌管隔墙听。

为客久未归,寒山独掩扉。晓来山鸟散,雨过杏花稀。天远云空积,溪深水自微。此情对春色,尽醉欲忘机。

方园不盈亩,蔬卉颇成列。分溪免瓮灌,补篱防豕蹢。芜草稍焚薙,清雨夜来歇。濯濯新叶敷,荧荧夜花发。放锄息重阴,旧书漫披阅。倦枕竹下石,醒望松间月。起来步闲谣,晚酌檐间设。酣时藉草眠,忘与邻翁别。

茅屋寂寂烟冥冥,纸帐晓眠人未起。天风吹动笛声寒,春满江南冰雪里。

甘向清朝作逐臣,茹蔬亲草即经纶。心香都在寒梅上,宇宙常逢不老春。

花开十丈照峰头,露褪红衣烂不收。太乙真人多逸兴,稳眠一叶泛中流。

灵观夜燕作二首羁宦新来作恶,穷途谁肯相从。追攀十日水云中。情谊知君独重。寂寂回廊小院,冥冥细雨尖风。凤山香雪定应空。昨夜疏枝入梦。

螭阶聊载笔,纪瑞轶唐虞。丹凤血金奏,黄龙负宝图。群付薪棫樸,仁政煦蒲虏。荡荡巍巍德,豚鱼信自孚。

二人交泰,七政顺行。四序资始,万物含生。皇朝创业,盛德致平。为民所福,洁此精诚。

梅影稀疏兰叶香,吴中水草越中行。荒田触目无人拣,款款归来带月耕。

径白云明白似雪,满山红叶艳於花。过溪买酒等闲事,只恐客来非当家。

翠葆扶疏傍药阑。乱红飘洒满书单。清明时节又看看。小雨勒成春尾恨,东风偏作夜来寒。琴心老尽不须弹。

几净窗明丈室间,炷香危坐不开关。如何密密深深地,忽有层层叠叠山。珍重故人初入手,携持使我得怡颜。从今石友常相对,世上交游费往还。

如何百城内,一一画元方。劝孝贤刺史,观风职所当。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名句推荐

本站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由网友提供,如有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处理!

版权所有©词语查询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4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